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搬倒井村西侧山体破坏”追踪
山体修复,花钱也未必见成效
专家称,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理方法
  • 2012年02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馍馍山一侧的山谷,违规建房的院子里堆着许多建材。        见习记者 宋立山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宋立山
    自15日以来,本报连续报道了市中区搬倒井村西侧破坏山体的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据了解,省城近郊一些主要交通沿线附近,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山体破坏问题。开挖山体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治理破坏的山体?16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负责人。
挖山之害:破坏植被,存在山体滑坡风险
  “私自开挖山体,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小明说,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可避免地破坏植被,毁坏林地和草皮等地表植被;二是影响局部地区的地质结构稳定,严重的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据李小明教授介绍,山上的树林和草皮具有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不论是挖山建房还是开山采石,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地表植被,失去了这层“保护膜”,土壤就会直接裸露在风吹雨淋之下,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一年两年看不出来,时间长了山上就会被冲刷得不成样子。”
  搬倒井村恰好邻近怪坡路段,而怪坡一直存在山体滑坡的风险,“这一带的山体更应该特殊保护。”李小明说,虽然现在挖山建房的馍馍山离怪坡还有段距离,不会对怪坡两侧山体的地质稳定造成直接影响,但如果不及时制止,任由挖山采石的行为继续下去,破坏岩石结构,就有可能影响局部地区的地质稳定。“一旦遇到强降雨的冲刷,存在山体滑坡的风险,这对违规建房的住户来说,本身也是一种安全威胁。”
  此外,山体破坏也会对省城长期的景区规划造成不良影响。“搬倒井村、二环东路沿线的许多山体属于千佛山省级风景区,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如果不能及时制止山体破坏,会影响到今后的景区规划,不但增加开发成本,观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济南市林场的一位负责人说。

恢复之难:工程浩大艰巨,成功率难保证
  既然山体破坏会埋下诸多生态和安全隐患,那么如何修复山体和植被呢?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和负责人均表示,山体和植被的恢复是一项十分浩大而艰巨的工程,而且成功率难以保证,“这完全是个砸钱的买卖”。
  “恢复植被的每一个步骤都很麻烦。”李小明说,起码有三个步骤:平整土地、造林种草和后期管理。岩石和土层被破坏之后,必须用种植土回填才能造林种草,而且在这些干旱的山坡上造林的成活率没有保证,即便重新栽上树木,也需要完善的后期管理作保证,以及浇水、护理等许多环节,“没有后期管理,成活率降下来,更会白花钱。此外,恢复的周期也较长,生长较慢的树木可能需要十几年,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济南市林场的一位负责人说,破坏山体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一台租金不足千元的挖掘机,一个小时就可以挖一小片的草皮和树木,但恢复这片植被所需的费用可能高达几十倍甚至百倍。小面积的毁林还可以尽力去恢复,如果是大面积的岩体破坏,恢复原貌是不可能的。

专家呼吁:只有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理方法
  2006年开始,省城曾对“三区一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和主要交通沿线)可视范围内的148座破损山体全面进行治理,平面面积1200多公顷,立面面积430多公顷。据测算,整个修复工作需要十多亿元资金,济南市国土资源局斥资2000万元集中整治破损山体和地质灾害,仍感杯水车薪。
  鉴于先破坏后治理的惨痛教训,李小明建议,不要等到破坏了再去治理,“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上,必须呼吁相关的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防患于未然,只有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理方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