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结编织技巧
30名小读者情迷中国结
  • 2012年0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编织过程中,许多家长也倍感兴趣,跟孩子一起编了起来。
  ▲才上二年级的李潇彤掌握得很快,是最早编完的小读者之一。
  ▲张老师的女儿也来临时当“救兵”,教小读者们编织中国结。
  本报威海2月19日讯(记者 侯书楠 冯琳) “同学们,请用左手拿着紫色的轴线绳子,右手用蓝色的绳子进行绕编。”18日下午1点半,30名小读者来到威海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参加本报的体验活动,在张惠言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编织中国结。
  对于编织中国结,在场的小读者们并不陌生,大部分甚至已经接触过了。负责指导的张惠言老师介绍,目前很多小学已经开展了学习编中国结的手工课程,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这门课,“因为学中国结最重要的是明白左右手的不同分工,所以可以锻炼孩子的左右脑。”
  尽管如此,张老师补充说,这门课程在学校仅教半天,通常只有1/3的学生能够及时领略,大部分孩子还是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熟练编织。 
  果不其然,即便之前已经学过,但小读者再次拾起中国结时,手法依然显得有些生疏。张老师一个人根本就教不过来,无奈之下,张老师把她刚上初一的女儿也叫过来帮忙给小读者们进行指导。
  当天学习的是编织小虾,属于斜卷结编法,手法相对简单。有些小读者很快就领悟了编织原理,经过指点,能够很快编下去。然而有些小读者却让有些摸不着门路,越着急越手忙脚乱。一位小读者当场急哭了:“怎么办?我就是学不会!”张老师耐心教了他七八遍,他才终于稍微明白了点。
  本次活动本来是为小读者专门准备的,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陪同的家长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跟着孩子一起动手编了起来。不少家长领悟的能力比孩子要强一些,学会后便教孩子。一条小虾在张老师手里不过十几分钟就能编好,对于孩子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过了两个半小时,仅有十多名小读者完成了任务,不过剩下的小读者都掌握了编织原理,带着彩绳回家自己编织。看到孩子的作品,张老师也感到很惊喜:“一般情况下,编织中国结适合三年级以上的小孩子,可是现场有2个二年级的小孩子编得非常快,而且结很紧实,一点也不松散,其中一个还是小男孩,真棒!”
□现场花絮
小读者当起“小老师”
  在斜卷结的编织现场,有一位小姑娘特别受大家欢迎。她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她就是吕慕洁,是实验中学初一(5)班的学生。在现场,有一半的学生是她教出来的。 
  “小老师,小老师,你过来看看我这个结是怎么回事?”在编织现场,小朋友们为了把吕慕洁和张惠言老师区分开,都亲切地喊她“小老师”。而吕慕洁也是认真担负起老师的责任,仔细地教小朋友们编织工艺。 
  “我虽然是实验中学的学生,不过编织这门手艺是我在鲸园小学时学的。”吕慕洁说,“我平时很喜欢编织,家里挂了几十个我编的各种各样的工艺,包括各种各样小动物。平时闲着没事的时候,我就会编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编织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吕慕洁告诉记者,通过她平日的编织以及今天在现场的指导,她觉得,要想做好编织工艺,最重要的是手要巧,还要认真听讲。
父子齐上阵
  最先编出斜卷结的小朋友里面,有两个特别引人注目,不仅因为他们是男孩子,还因为他们是“父子齐上阵”。老爸和儿子一起研究编织活儿,谁说男人做不来编织活儿。 
  王天悦是鲸园小学2年级3班的学生,从来没见过中国结的他今天在现场是第一次见到中国结以及斜卷结等编织物。首次看到这些编织物,王天悦就被它们深深地吸引。起初,王天悦的爸爸学得比他快,他就问完老师再请教爸爸。最终,他学会了编织斜卷结,和爸爸一样,能将斜卷结编织得又快又好。拿着自己亲手编出的斜卷结,小天悦高兴地告诉大家,他要把它挂在自己的卧室里,这对于他来说,非常有意义。 
  场上另一对团结协作的父子是来自鲸园小学的吴北辰和他的父亲。两人一边编织,一边探讨,非常仔细地完成了斜卷结的编织。
  场上其他爸爸、妈妈们也都认为,和孩子一起学习斜卷结的编织,既学到了手艺,又和孩子交流了感情,非常有意义。
“我编得又快又好”
  现场最早编出斜卷结的小读者是来自鲸园小学的邹鲁怡和李潇彤。邹鲁怡是三年级的学生,她说在学校里学过这门手工课,因为很感兴趣,所以这次又来参加了。而李潇彤则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从未学过编织,但心灵手巧的她还是在现场很快就学会了编织。 
  威海市妇联下属的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张惠言老师说,就这项编织而言,手法只是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左右大脑。孩子多参加此类活动,不仅能够学习技艺,丰富课余生活,还能益智。
  现场的小读者都认为,虽然斜卷结编起来不是十分容易,但此次活动对自己意义很深刻。现场一些没编织完的小朋友决定回家继续编完,而且还要上网搜取更多编织物的编法。
你知道吗
中国结起源
  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
  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图案,延续至清朝中国结真正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当代多用来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
  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分类
  目前中国结的基本结法有十多种,其名称是根据绳结的形状、用途、或者原始的出处和意义来命名的。
  1.双钱结:形状像两个中国古铜钱半叠的式样,故名。
  2.钮扣结:常用以扣紧衣服,因其功能而命名。
  3.酢浆草结:其三个外耳就像是酢浆草的叶片,因而得名。
  4.团锦结:外型类似花形,故名。团锦结结形圆满,变化多端,类似花形,结体虽小但美丽且不易松散,常镶嵌珠石,非常美丽。
  5.十字结:结之两面,一为口字,一为十字,名为十字结。
  6.吉祥结:吉祥结为十字结之延伸,亦是古老装饰结之一,有吉利祥瑞之意。编法简易,结形美观,而且变化多端,应用很广,单独使用时,若悬挂重物,结形容易变形,可加定形胶固定。
  7.万字结:其结体的线条走向像佛门的标志,故名。
  8.盘长结:基本形状就如佛教八宝之一的盘长,盘长是象征回环贯彻,是万物的本源,是最重要的基本结之一,经常是许多变化结的主结,也因为中国结具有紧密对称的特性,所以在感观视觉上容易被一般人所喜爱。
  9.藻井结:结构紧凑,华丽,形如古时的天井而得此名。井与锦同音,亦称藻井。
  10.平结:平结是以一线或一物为轴,将另一线的两端绕轴穿梭而成,平结用途很广,可用来连接粗细相同的线绳,也可编制手镯,挂链等饰物。
  文/片 本报记者 侯书楠 冯琳
□小读者感言
  今天我们《齐鲁晚报》小读者又有活动了!今天我们要去学编中国结。我最喜欢中国结了!下午1点10分左右我和姥爷就到了学习地点。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看到我的好朋友李雯忻、徐靖懿也来了。记者叔叔带着我们直接去第三活动室。进去后,我看到里面每张桌子上都有两块海棉、三根针和几条线,这应该就是我们编中国结的材料了。我当时心里很高兴。 
  一会儿,老师来了,我们开始学习了。我要编一个小虾模样的中国结。首先拿起一根深蓝色的线,线上有一个结,然后再拿出一根浅蓝色的线打个像蝴蝶一样的结,再对折一下,注意不要散开,然后把它套在深蓝色的线上。
  剩下的两条红色和浅粉色的线由深到浅编上去。再用一条深蓝色的线当筋,用打斜卷结的方法一条打两次,每次都用最上面的线当筋编十四道就可以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我做了拆,拆了做,弄了好半天终于把虾头完成了。
  接下来要做虾的身体了。方法都差不多,与头部不同的是,身体要横着编。有了上次的经验,编身体我一气呵成,然后一对折,活灵活现的大虾就出来了,老师帮忙粘上眼睛。我看着自己亲手做好的作品心里可开心了。 
  这次有趣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很喜欢类似的活动,中国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比较喜欢这种传统文化,真希望以后有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
鲸园小学3年级4班 於睿婷
□读者风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