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心老人义务送报27年
82岁的石殿俊成为村民心中最美的人
  • 2012年0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石殿俊和老伴李凤英将报纸整理分类,然后将一份份报纸送到村民家中。
  石殿俊家里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牌匾和荣誉证书。
  将一份份报纸整理好,石殿俊就会挨家挨户分送报纸。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涛 
  溜溜鸟、打打太极拳、领着孙儿散散步,颐养天年,成为众多退休老人的选择。而在青州市邵庄镇石石羊村,却有一位闲不住的热心肠老人,自退休后便成了村里不穿制服的邮递员,27年来他围着村里转了6000多公里,义务送信件、报纸等11万余件,他就是今年82岁高龄的石殿俊老人。2月16日,央视新闻频道走基层栏目报道了石殿俊老人义务送报27年的事迹,并称其为最美中国人。 
  家里成了邮政代办所

  22日上午,在石殿俊老人家中,满头白发的石殿俊戴着老花镜和老伴李凤英正一丝不苟地整理着邮递员顾传滨送来的《齐鲁晚报》、《潍坊日报》、《参考消息》、《人民权利报》、《潍坊晚报》等报纸刊物。
  今年同样82周岁的李凤英老人没有上过学不识字,石殿俊一边整理报纸一边问老伴说哪份报纸是谁家的。对于茶几上十余份报纸的归属,石殿俊可谓是如数家珍。尽管李凤英不识字,但每份报纸的模样早已铭记在心中,石殿俊忙碌的时候,李凤英也会将报纸按时准确送到村民家中。“这些年的坚持也离不开老伴的支持,她有时候不仅帮我送报纸,还帮我整理报纸;如果她在家天天叨叨我,我也就坚持不下来了。”说到此,石殿俊和李凤英老人的脸上同时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1982年,从青州市农行退休的石殿俊放弃在城里住楼房的生活毅然回到了石石羊村安居生活。回到农村后的他依然闲不住,凭借工作所长继续发挥余热,帮助镇政府和村委办理相关工作事项。 
  1984年12月12日,石殿俊到村委会办公室取信件,看到村委会办公桌上凌乱地堆放着一些报纸信件,一些报纸上落了一层灰尘。“报纸如果不被翻阅就失去它自身的价值了。”看到此情此景,老人心里萌生了一种念想——要免费为村民送报纸、信件,石殿俊当即将办公桌上的信件一一送到村民家中。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石殿俊让邮递员把全村的报刊、信件都直接送到他家,由他负责村民报纸、信件的投送。而这一送就是27年,如今老人还乐此不彼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为村民义务送报。 
  李凤英老人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讯设施并不发达,村里还有很多人通过书信与外界联系,石殿俊就购买一些信封和邮票,她熬一些浆糊免费为村民寄信。出于对两位老人的信任,当时还有很多村民让石殿俊帮忙办理存款业务,石殿俊的家俨然成了一个邮政代办所。“那时候,我们家就是一个邮政代办所,各种信件、报刊、包裹都会送到我们家;现在通讯发达了,信件基本上没有了,差不多都是报纸、刊物,偶尔也会有一些包裹需要帮村民送。”回想起以往的那段岁月,石殿俊老人脸上洋溢出幸福满足的笑容。 
  邵庄镇邮政局邮递员顾传滨与石殿俊有着16年之多的交情,谈起石老,顾传滨赞不绝口“我负责30个村的报纸、信件投放,很多村都是直接放到村委会,而石石羊村都是直接送到石老家里,再由石老挨家挨户投送;这十多年来我们合作的很愉快,很多事情老爷子都帮我办了,我也没有接过一次石石羊村村民投诉报纸没收到或残缺的电话。” 
   
雨雪天更要送报到家

  27年来坚持义务送报,石殿俊也有了自己的送报秘籍。农忙时节中午或晚上抽空送,在外打工的村民晚上送,农闲时节和下雨下雪天坚持有报刊、信件天天送。 
  对此,石殿俊介绍说,农忙时节大家都忙着干农活,早上一早就下地干活,这个时候送报村民一般不会在家,就要等到中午或晚上大家吃饭时送报纸;村里一些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早上一早就去上班,等到晚上回家时再送报纸;农闲时节和下雨下雪天,村民一般不会下地干活,这个时候正好是村民看报的好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把报纸送过去,等忙了就又没时间看报了,所以下雨下雪天更要坚持送报。“报纸如果不看的话,就失去它的价值了,老百姓也就花冤枉钱了。” 
  为了让村民及时看到报纸,前年冬天一个下雪天,石殿俊坚持为村民送报纸,在一户村民家门前的台阶上滑到摔了一跤。好在没有造成重伤,吃了几天药就好了。而那段时间的送报任务自然落到了老伴李凤英的肩上,闲不住的石殿俊则在家中负责整理。 
  与此同时,每次送报纸时石殿俊都会提醒村民关注一些重要时政新闻,一些好的致富信息,石殿俊甚至会做上标记,每到一户农家都会一一相告。 
  村民闫俊英一家在村里经营一家小饭店,家里订了《齐鲁晚报》等报纸,还订了一些烹饪材料,而这些报纸、材料的送递都是石殿俊来完成的。闫俊英为此对石殿俊深怀感激,“前几年家里开维修部,现在又经营小饭馆,大部分时间都围着店铺转悠;这些年的报纸多亏了石叔,让我们每次都能够看到最新的新闻,一些好的致富信息,石叔都会特意画出来告诉我们,大家伙心里都很感激他。” 
  据石殿俊介绍,每次送报纸围着村里转一圈差不多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都是一个村的村民,大家彼此相熟,一些村民会挽留石殿俊到家里喝杯水拉拉家常。“不了不了,后面还有很多家呢,我走啦!”这句话已成为石殿俊送报刊时的标准“工作用语”。 

五块牌匾记录大义善举

  在石殿俊家客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而其中的五块牌匾在石老看来别有一番价值意义,这五块牌匾正是村委为感谢石殿俊义务为村民送报纸做善事而特意定制的。
  石殿俊指着一块镌刻着“苍松长青,余热生辉”字迹的牌匾意味深长地说,这是1989年1月,村领导为了表扬其义务送报的事情而特意定制的。“当时我非常兴奋,感觉自己的付出很值,也更有了坚持为村民送报的信心。” 
  石石羊村党支部书记马保军为石殿俊算了一笔账,石石羊村共有136户人家,订报最多的时候能达到30家左右,27年来石老坚持送报,围着村里转了差不多6000多公里,经过他送的报纸、信件差不多也有11万余件。
  不仅如此,石殿俊还是村里的热心人,担当着村理财小组组长、老年协会会长、治安保卫主任、村民议事会主任、红白理事会理事长,修路补桥、村容村貌、调解纠纷都有石殿俊的身影。 
  据马保军介绍,按照以往习俗,村里的丧事都要大操大办,不花个万儿八千不罢休,对这种“死要面子”铺张浪费的做法看不惯的石殿俊便铁定心要改改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种陈规陋习。 
  新规定刚开始执行不少人接受不了,甚至连嫁出去的姑娘也极力反对,作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的石殿俊立刻成为村里的焦点人物。而这一切硬是被石殿俊给坚持了下来,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在石殿俊担任理事长的年头里,经手的丧事,平均430元一场,最少的仅用89元。儿女负担减轻了,孝敬起老人也得心应手,村里形成了厚养薄葬的好风尚,石石羊村的改革经验也成为了样板,被方圆十几里的村庄纷纷效仿,乡村刮起一股厚养薄葬、简洁文明之风。 
  作为村里老年协会会长,每逢春节,石殿俊都会自己拿钱为村里老人买上些水果、点心、春联等送到门上。村里修路建学校他积极捐款,其他的公益事业,他也带头捐款捐物。汶川大地震时,石殿俊捐了一千元的特殊党费,还发动家人通过村里的捐款活动向灾区捐款。据估算,十几年来,石殿俊捐出的钱物达万余元。
  马保军称,石殿俊在村里非常受尊重,特别喜欢助人为乐,村里邻里之间发生一些纠纷,石老就能够帮助化解。为了肯定石老的送报义举,村委每隔五年都会为其送上一块纪念牌匾,至今已有五块了,以此也呼吁更多的村民向石老学习。“情意无价”、“胸海神宵,无私奉献”、“品德高尚”、“德高望重”一块块牌匾彰显出石殿俊的大义善举。

身体允许就爱心继续

  尽管已是82岁高龄,但言谈举止中,两位老人的健谈、清晰的思维,让人丝毫感觉不出一点老态。 
  说起这二十多年的坚持,石殿俊感觉很值,国家大事先了解、锻炼了身体、还联系了群众。“通过这些年送报纸,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身体,你看我身体多硬朗啊,跟村民关系都很融洽。”石殿俊拍拍胸脯乐呵呵地说。
  对于石殿俊老人二十多年来坚持免费送报,有人也称其太傻,劝其不如好好在家玩玩。对此,石殿俊笑了笑,“我建国之前就参加了革命,一直在外工作,父辈们都在村里种地生活得到了村民的很多帮助,之所以回到老家就是想为村民多做些事,也算是多年来对村民的回报吧;我退休后还有政府的照顾,如果给村民送份报纸再要钱的话,我这人也就没法做了。” 
  在其影响下,石殿俊的儿女们也热衷公益事业。值得一提的是石殿俊的女婿刘正江,如今已退休的刘正江主动参加了淄博市见义勇为志愿队,前段时间还徒手制服一位持刀抢劫的罪犯。“我这个女婿跟我一样,爱干公益事,喜欢助人为乐。”谈起女婿刘正江,石殿俊总是赞不绝口。
  “村民每天都能看到报纸,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孙子孙女都工作上学了,我退休在家也没多少事,给大伙送报送信,方便大家,愉悦身心还锻炼了身体,我觉得很快乐;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我就一直坚持为村民送报纸送信,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石殿俊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乐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