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凳脱下“皇帝的新装”,专家调侃——
汉墓中能挖出机关枪?
  • 2012年03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汉代玉凳”
  玉凳龙纹
  汉代瓦当上的龙纹
本报记者 张向阳
  “金缕玉衣”余温未了,又来了“汉代玉凳”,又一个天价神话被戳破,又留下一个天大的笑话。就在穿越剧火爆荧屏的春节期间,一部“真实”的穿越剧也同期上演了。去年,一件被拍出2.2亿元的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被网友揭出是两年前在邳州造出来的“穿越货”。然而,面对公众的质疑,玉器鉴定专家、“汉代玉凳”鉴定者周南泉却坚称鉴定没有问题。“玉凳”到底有没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多位专家,得到的答案是:连造假都算不上。有专家调侃,“汉墓中能挖出机关枪吗?”
天价玉器两年前造
□网友揭“汉代玉凳”真面目

  2011年1月,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世界纪录。
  而这桩“旧闻”却在一年之后的2012年春节期间被网友们翻出来,围观嘲笑,因为根据基本的历史知识,汉代根本就还没有“凳子”,这套被拍卖公司描述为“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被网友们戏称:“连造假都造得相当不专业,没文化,真可怕。”据称,这套“汉代玉凳”产自江苏邳州,是2010年起历时一年时间制造的。玉器商还宣称,自己手中还有多件“杀伤性武器”。然而,玉凳的制造者也表示,明明是个工艺品,为何摇身一变成为“汉代玉凳”?
“穿越”的玉凳不靠谱
□中科院专家 徐龙国

  “太不靠谱了,我在电视上一看就是假的,要说仿明清时代的宫廷家具或许还能凑合一下,要说汉朝的就没谱了,怎么还有人信这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徐龙国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说。他说,在一个稍微有点收藏常识的人看来,这件所谓“汉代玉凳”破绽百出。
  徐龙国说:“《史记·礼书》:疏房床笫几席,所以养体也。一句话几乎涵盖了汉代所有的坐具。从考古发现的汉代遗物及画像内容看,汉代的坐具主要有床、榻、枰、席等几类。此外,汉代的人往往凭几席地而坐。因而,几也应算是当时重要的坐具之一。当时的坐跟跪差不多:双膝着地(席)弯曲,臀部放在两个脚掌上。而几虽然跟凳子相似,但其用途主要是在席地而坐时放放手、有支撑;案是摆放东西的家具。”
  “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徐龙国说,从出土的甲骨文及人物俑看,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正式坐姿就是现在所说的跪姿。人们由席地而坐,逐渐演变为坐于坐具之上。“汉代也出现过胡床,但只是北方少数民族用,不普及。在《三国志》中,就写曹操“公犹坐胡床不起”,不过这里的坐,就应是垂足而坐了。真正高坐具的出现,是五胡乱华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传到中原来,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隋唐,胡床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了凳子和椅子,这时人们才普遍垂足而坐了。
  另外,考古中出土过不少汉代玉器,包括玉屏风什么的,就是没见过出土的玉凳。
  此外,还有服装界人士从“裤子历史”的角度诠释了汉代为何不会有凳子。认为汉代连裆裤从西域传入,但除士兵和劳工出于方便穿它外,上等人和宫里人仍然只穿“开裆裤”。如果“高坐”的话非常不雅。对此观点,徐龙国先生称:“我还没有听说过。”
连造假都算不上
□古玉鉴定专家 刘承诰

  山东省文物总店的文物专家刘承诰精通古玉器鉴定,他说,在网上看过图片,觉得是瞎闹。“既没有史料依据,也没有考古依据,是凭空瞎造出来的。”他说。在汉代的考古发掘中,无论是王墓还是侯墓,都没出现过玉梳妆台和凳子,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杜撰。且不谈什么沁色、刀法,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太不真实了。他认为,这只是一件工艺品,连造假都算不上。“还有玉编钟,古代编钟是要奏乐的,玉编钟能敲响吗?这也是没有根据的瞎造。”
  刘承诰先生以前也从事过拍卖行业,但是目前拍卖中的一些现象让他直呼:“颇为混乱,看不懂。有些造假太离谱,怎么就上了拍卖场?到底值不值钱?怎么就能拍出天价?炒作太厉害!”
这样的玉凳太滑稽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 陈玉泉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地区分会会长陈玉泉说,汉代帝王用玉都是和田玉。首先没有这么大的籽料,如果是山料的话在古代开采有难度,因为在几千米高的雪山上,没有机械、没有电、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开采和运输都难以进行。即使在现代,没有高度精密、平衡性好的设备也难以解玉、开片。而在古代开片的玉器,一般都会出现厚薄不均的现象。
  陈玉泉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青黄玉的说法。在古代,青玉用来祭天,黄玉用来祭地,无瑕的白玉反而不如它们珍贵。从网上照片来看,只能是韩料(韩国玉)才发这种青黄色,连俄料(俄罗斯玉)都不是。
  另外,唐代以前民间禁止藏玉,只能是官玉。从用途来说,汉代玉器除了祭天、祭地、祭祖外的礼器外,还是作为陪葬品为了让死者复活成仙,所以不可能做成凳子,坐在屁股下面。而且,即使做成凳子也没法坐,因为冬天太寒凉,太伤身体。即使在明清宫廷用品中紫檀、黄花梨做的椅子,在冬天也要加上棉垫才能坐。更何况汉代并没有凳子。
  “从制式看,玉凳是明代末期黄花梨家具的造型。从纹饰来看,龙纹也不对,汉代龙纹是兽形或象形。这个形象的龙,是雍正乾隆时代的形象。所以,这样的‘汉代玉凳’就像‘汉墓中挖出机关枪’一样滑稽。”陈玉泉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