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暌违54载,山大归去来
  • 2012年03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俾斯麦兵营改建的私立青岛大学。
  1929年,蔡元培建议在青岛重建山东大学,即为国立青岛大学。
  上世纪30年代的国立青岛大学。
  在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
文/鲁勇
  2012年3月17日,在即墨鳌山湾畔,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举行。阔别54年后,百年山大与青岛再续前缘。
  从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到国立山东大学共30余年,本文试述说山大与青岛一起成长的岁月。
从俾斯麦兵营到私立青岛大学
  德占青岛后,自1898年起修建军事设施,改青岛山为俾斯麦山,建南、北两座炮台。山西建军事仓库、炮药库;山南建俾斯麦兵营,有大小官兵营房、餐厅等十几座楼房,房屋高大坚牢,是德国在青岛兵营中最大的一座,兵营西部有练兵场。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北洋政府驻青部队沿用德国兵营。
  1923年康有为在福山路(今福山支路)购宅称天游堂,因看中俾斯麦兵营房舍想办一所学校,以在晚年“培养人才”。但军队占用兵营,退居林下的康有为无力让其迁走,无奈之下去上海办学。
  1924年,高恩洪任胶澳督办,虽为军阀,但因其出身于知识分子,深知教育重要性,遂迁走军队,开办私立青岛大学,自兼校长,有校董事会,青岛首富刘子山等人为董事。还聘请了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颜惠庆、顾维钧、罗家伦等为名誉董事,可谓名家云集。
  学校设工、商两个学院,师资水平高,环境亦好,校门前的马路命名为大学路。虽名为“私立”,胶澳督办公署、胶济铁路局等也均出资。因青岛富山海之胜,环境宜人,学校中许多学生为海外归侨子弟,各省权贵人士子弟云集而来。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曾在此就读。
  1925年爆发“青岛惨案”引发了“五卅运动”,私立青岛大学带领各中学学生支持工人运动,宣传、游行、募捐,在大舞台(永安大戏院)演话剧《茶花女》,票房收入捐给受难工友,这也是青岛最早的话剧演出。
  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北洋政府倒台,私立青岛大学停办。
蔡元培与国立青岛大学的筹建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山东,1929年接管胶澳商埠,改称青岛市。
  清末曾在济南开办山东大学堂,民国成立后停办。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厅长何思源筹备重办山东大学于省会济南。曾任教育部总长的教育界、学术界元老蔡元培力主大学办在青岛。教育部、教育厅同意蔡元培的建议,决定把大学建在青岛,定名为国立青岛大学。校舍利用大学路上的原私立青岛大学旧址,新校舍在大学路、阴岛路(今红岛路)之间,南为齐河路,北为登州路,学校没有院墙,其中还散落有其他单位与民居。
  教育部任命杨振声为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设文、理两个学院。杨振声聘闻一多为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聘梁实秋为外语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黄际遇为理学院的院长,沈从文、方令孺等任国文系的讲师,陈梦来为助教,周铭洗等为外文系的讲师。
  1929年9月开学,有学生200余人,包括臧克家等人。学校出版有《青岛大学周刊》,每期附有《图书馆周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有李云鹤、张兆和(沈从文的未婚妻)等人。沈从文的小说《三个女性》、《八骏图》均写于青岛大学任教期间。
改组青岛大学为国立山东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后,两年间爆发了三次全校性的大罢课,杨振声被迫辞去校长职务,闻一多等离校,教育部改组国立青岛大学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原教务长赵太侔为校长。1932年9月,国立山东大学开学。
  国立山东大学仍在原国立青岛大学校址,赵太侔主张聘著名学者来任教,如童弟周、丁西林、老舍、洪深、孙大羽、赵少侯、台静农……一大批学者云集学校,使国立山东大学成为国内名校。
  1935年,北京爆发了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国立山东大学积极响应,组织救国会宣传抗日救国、进行罢课。斗争中学生分化,出现了“护校团”反对罢课,老舍、洪深等愤而辞职。在老舍的《骆驼祥子》初版本中就写了学生运动。校长赵太侔被迫辞职,林济青接任校长。
  1937年初,国立山东大学成立了中华民族先锋队,起初成员全来自大学,后来发展到社会上。抗战爆发后“民先”成员有的在山东参加抗日武装,有的去了延安。电视剧《特殊争夺》就反映了这一史实)。
国立山东大学院系调整与迁校
  1937年,侵华日军渡过黄河后,国立山东大学经武汉南迁至四川万县(今万州市),后合并于中央大学。
  1938年1月10日,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强占原山东大学校舍为兵营,守备军司令部也设在这里,周围戒备森严,有抗日分子被关押在兵营内。大学操场成了练兵场,还是屠杀抗日分子的屠场,从前欢声笑语的校园成了阴森的营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9月青岛市的流亡国民政府及青岛保安总队从崂山进入市区。盟军中的美国海军把军舰驶至青岛,强占原山东大学校园为美军兵营。
  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仍由赵太侔任校长,因校舍被美军占领,利用了鱼山路5号原日本人办的青岛中学校及其他中小学旧址作为校舍。复校后的山东大学扩大为文、理、医、工、农五个学院,再次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
  1948年底,美军撤出,山东大学收回校舍,鱼山路校舍与大学路校舍连成一片,将蓬莱路、齐河路西段划入校舍之内,鱼山路为第一校门,齐河路、大学路口为第二校门,大学路的原青岛大学校门为第三校门,红岛路为第四校门,齐河路、红岛路口为第五校门,这就是今天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的范围。
  1949年,原在解放区的华东大学进入青岛,1950年底并入山东大学。
  新中国初期,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成为“青岛医学院”,校址在黄台路;政治系独立去济南为“山东省党校”;戏剧专业调往上海与上海戏剧中专学校合建为“上海戏剧学院”;美术专业、音乐专业与其他专科学校合建为“南京艺术学院”……
  1958年山东大学整体迁往济南,原址作为青岛海洋学院,后为青岛海洋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其鱼山路的大门、校舍为原日本中等学校;红岛路一带校舍为初期的山东大学校舍,亦俾斯麦兵营旧址。这里承载了青岛一百二十年的历史,记述了百年山大与青岛共同走过的岁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