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条红线”拧紧菏泽用水阀门
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1/8,被列入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市
  • 2012年03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菏泽严重缺水,你知道吗?”值第二十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记者从菏泽市水利局了解到,近年来,菏泽经济飞速发展,可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菏泽市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性缺水与管理性缺水并存的现象比较突出,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1/8。
  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纪念201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现状
极度缺水且分布不均

  据了解,菏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仅为243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334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8,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另外,由于部分河道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个别地方污染严重,不能作为供水水源,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高氟,不适于直接饮用。农民群众节水意识淡薄,灌溉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
  菏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全年80%左右的降水集中在汛期,甚至只集中在几次大的降雨过程,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也不匹配,工业聚集区及城镇用水量相对集中,但蓄水能力大的水利工程却又与之相距较远,远水难解近渴。再加上受多年来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历史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能力不足,致使汛期的雨洪水白白流走,不能实施有效拦蓄。
  由于地下水的特点是浅层水苦咸,深层水高氟,菏泽只能以黄河水作为饮水水源。为从根本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菏泽市确立了以平原水库引蓄黄河水作为主要生活水源的思路,形成生活用水以平原水库供水为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河道拦蓄及中水回用为主,地下水作为补充的一个供水格局。
红线
拧紧菏泽用水阀门

  面对菏泽严峻的水资源现状,2011年以来,菏泽市成为了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城市之一,严格实施“三条红线”的管理。分别为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以此来增强水资源管理的硬约束,以转变用水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落实好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今后任何一个地方的用水总量均要执行上级分配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新增用水量只能通过节水挖潜或从其它区域购买用水指标解决。落实好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确保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及农业节水灌溉率等用水指标达到或者优于考核标准。落实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超过限制纳污红线的,核减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限制审批新建、改扩建入河湖排污口。
      本报记者 李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