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弊随想
  • 2012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陈冲
  其实,网游终是小儿科,但反映的又确实是人们正越来越欣赏从作弊中得到好处和快乐。
  作弊,好像经常是和学生、考试连在一起的,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
  前段时间一则与此有关并引起热议的消息,是所谓“全国学联主席考试作弊案”。涉案人孙某,是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四学生,因期末考试时使用手机作弊,被监考老师当场捉住。一个学生考试作弊,原属“狗咬人”,算不上新闻,皆因该生还有显赫的兼职,不仅是广西大学学生会主席,还是全国学生联合会的驻会执行主席,“狗咬人”就变成了“人咬狗”,算不上新闻的屁大个事儿变成了新闻,又升级为热点新闻。直到热过一阵,渐渐冷下来,才有人出来说公道话,说那些兼职都是虚的,孙某终是个大学生,不必拿那些虚职过多地做文章,何况孙某自己事后也说是一时糊涂,很自责。目前正常的处罚程序都已做到,希望社会对孙某多一份包容,不要“无限放大”个人错误云云。经过这样一番冷处理,事儿就过去了。过去了之后,我却回过头来重新想了想,就有了新疑问。首先,我不相信“一时糊涂”的说法。理由很简单:不允许带手机进考场,是普遍规则,读到大四,考过无数回了,不会不知道。违规带手机进考场,说明有“预谋”,或者叫有“主观故意”。其次,有作弊行为的,通常都不是“偶犯”。如果说学生考试作弊还真不是大事,那么就应该查一查孙某在他担任的兼职中有没有过作弊行为。以眼下的实际社情论,作弊这种恶习,说不定他还是先从官场学会,然后才带到考场里来的。
  对作弊行为应不应该“多一份包容”,谁说了算?我认为要由那些有直接关系的人说了算。即如考试作弊,要由同时参加考试的没有作弊的学生说了算。我对此深有体会,不过我这体会不是来自官场或考场,而是来自“麻坛”。十年前,我开始学会并迷上了在网上打麻将。可以打麻将的网站有好几个,经过一番比较,我选中了L网站。至少按我的标准,它的有关设计是最好的,而客观来看,在它那儿玩的人也比较多,那时它的在线游戏人数通常有四五万人。十年下来,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只有四五千人了。为什么?它那儿使用作弊软件的人太多了。不能说网站完全没有采取过措施,开头那两年,网站有过一些反作弊的规定,如一经发现即封账号、取消成绩等等,还开辟过反作弊论坛。那么,为什么作弊行为会越反越嚣张?后来我明白了,网站这些措施都是做做样子的。作弊软件虽然五花八门,但在电脑程序设计上都不过是小儿科,如果网站真想动真的,有针对性地搞一些反作弊软件也不是多么难的事。说到底,正是这些作弊者让正当的玩家很快把“游戏豆”输光,只好花钱再买,从而为网站增加了收入。我正是从这里悟出,对这种作弊者要不要“多一份包容”,网站和正当玩家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细观察还能发现,作弊行为的禁而不止,总是与某种“包容”——准确地说应该叫纵容有关。但事情往往又会走向反面,比如正当玩家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学会了识别作弊者,而作弊强人也渐渐觉得赢那些“白丁”太没意思,开始“物以类聚”了。一桌桌旁观,你会发现若干桌这种强人的游戏,那已经不是在打麻将,而是某种“作弊软件大比拼”了。
  其实,网游终是小儿科,但反映的又确实是人们正越来越欣赏从作弊中得到好处和快乐。一些“公知”们在侈谈“诚信教育”,真是迂到了可怜乃至可悲。会计在做假账,统计在发布假数据,官员在宣传假政绩,学者在发表假论文,专家在编造假学历,如此等等,对一个学生的考试作弊多给一点点包容——是包容那个人,而不是包容作弊行为,好像也在人情世理之内。毕竟,“作弊软件大比拼”一类的事,还仅仅局限于网上游戏,若说这种现象有可能蔓延到整个社会生活,恐怕还得有个过程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