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传承,我们来
12名大学生成“阴阳板”传承者文/图本报记者黄广华张晓科通讯员吴斌潘兴玲
  • 2012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大学生们正在排练“阴阳板”。
  刚练3天的路婷已经渐入佳境。
  两名大学生对舞。
  一招一式韵味十足。
  一提“90后”,非主流、火星文、飘一代等网络名词不禁浮现。而在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村,有一群“90后”大学生,他们成了“非主流”中的主流,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传承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阴阳板”。
  3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后八里村服务中心三楼,一阵“啪啪”声清脆而有节奏,12名年轻男女手持竹板,正在翩翩起舞。“这是我们刚招来的大学生,全是学艺术的。”后八里村党支部书记宋伟告诉记者,阴阳板是祭神求雨的民间舞蹈。流传于邹城城东八里沟一带,因是两板相击而舞,故又名“打阴阳”,曾失传40多年。后八里作为阴阳板的发源地,对其传承并发扬光大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后八里村两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高校的艺术生,“艺术生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接受能力肯定比普通人要好,而且会有更深的理解力和演绎力。”
  1991年出生的路婷,是连云港职业大学舞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尽管参加阴阳板排练才3天,还是对阴阳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本身就是学舞蹈的,阴阳板很吸引人,我很感兴趣,能把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我非常自豪。”
  “除了阴阳板,邹城市还有火虎、尚寨竹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邹城市豫剧团副团长、阴阳板的传承人王长军告诉记者,后八里村的这种尝试,让他看到了阴阳板传承下去的希望。“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