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防盗意识亟需增强
  • 2012年03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毛旭松

  乔装打扮混进高校,只为瞅准时机盗窃,只要手上一没钱,他就到学校去偷,偷完后四处挥霍。没想到做贼心虚的他,见了民警吓得拔腿就跑露出马脚。3月24日,这名专偷学生的嫌疑人被莱山公安依法刑拘。(本报于3月26日C09版报道)
  原本应该是一个安静读书的地方,封闭的校园与嘈杂的社会隔绝开来。可是在这个看似神圣纯洁的地方,校园偷窃案频发,已经成为破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社区由开放转为封闭,高校则正好与之相反,基本打破原先的封闭状态。如今驻烟高校,不论是校外人员还是在校学生都能够进出自如,极少见门卫对进出人员进行盘问。在方便了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高校已是今非昔比。由专业化院校转变为综合类大学,连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激增。不少高校也远离了市中心,选择相对偏僻的地方建校园。驻烟高校除鲁东大学在芝罘区外,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则相对偏远。依附高校繁衍而生了很多旅馆、饭店、网吧,各色人等聚集一起。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人员流动性大,这就给校园管理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学生防范意识单薄也让小偷有空子可钻。看看现在大学校园的教室吧,背包、电脑随意的放在课桌上,主人却不见踪影。再看高校寝室,正是学生的电脑、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聚集地。学生出门寝室门就随便开着,各宿舍间穿梭的还有不少推销人员。还未经历社会历练的大学生,比较单纯,警惕性差,没有把对小偷的防范重视起来。就算丢了东西,也一般会“自认倒霉”,很少有人主动报警。
  除此之外,监守自盗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不尽相同。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看到有钱的学生满身名牌,心中隐藏的虚荣心隐隐作怪,顺手牵羊就在不经意间。
  毫不客气地说,如今高校安保工作非常滞后。校园门岗成了没有真正起到第一防线的作用。学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多为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腿脚不灵便。就算发现小偷的行迹,也是无能为力。
  要减少校园偷窃行为的发生,关键还是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警惕,丢失物品后要及时报案,并积极配合破案。另外,进一步加大对偷盗行为的查处和惩治力度,相信校园偷盗的现状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