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长假分流客流,清明节当天仅7万人现场祭扫
清明祭奠,今年不太堵
  • 2012年04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4日,在青岛市殡仪馆,鲜花成为一些市民祭奠的选择。 本报记者 杨宁 摄影报道
  今年清明节当天,由于祭奠时间拉长,到殡仪馆的祭奠者仅为7万人,是近几年来人流量最少的一天。殡仪馆门前也出现了罕见的不堵车现象。
  本报4月4日讯(记者 陈之焕) 每年清明节,青岛市殡仪馆都要接待20万以上的祭奠者,堵车问题令人头疼。今年清明节当天,由于祭奠时间拉长,到殡仪馆的祭奠者仅为7万人,是近几年来人流量最少的一天。殡仪馆门前也出现了罕见的不堵车现象。
  4日上午九点多,记者在青岛市殡仪馆门前的重庆南路看到,以往堵车比较厉害的路段当天很顺畅,并没有出现交通拥堵的状况。前往殡仪馆祭奠的人仍旧不少,但不像往年拥挤不堪。“每年清明节我都在这执行任务,5年了,今年清明节人最少,基本不堵车。”青岛市四方区交警大队巡逻中队队长冷树亮说,清明节当天,殡仪馆的人流量比较小,甚至不如2日、3日的人多。他早上7点上班,八点的时候车稍微多点,现在路面上车辆正常,没出现拥堵现象。冷树亮和他的同事们高兴地说:“中午12点可以放心下班了。”
  青岛市殡仪馆办公室主任熊可国介绍说,较往年清明节当天十几万的人流量,今年清明节当天7万的人流量可谓近几年最少。“今年的祭奠时间拉得比较长。”熊可国认为市民祭奠观念改变、时间拉长为主要原因。自3月27日起,殡仪馆就开始了清明祭奠,在清明节前的一周内接待了10万多祭奠者,有效地分散了清明节当天殡仪馆祭奠者的接待量。清明节三天假期,前来祭奠的人数分别为4万、5万、7万,数量比较平稳。此外,交警对殡仪馆路段车辆实施的调流、疏导等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新的祭奠方式不断涌出,殡仪馆自去年实施的“天使信箱”、网上祭奠等方式地有效地减少了清明节期间殡仪馆接待祭奠者的数量。
  早在3月29日,市民李先生一大早就到殡仪馆祭奠亲人,“早上安静,可以和亲人们好好说说话,比较好。”李先生认为思念、祭奠亲人的时间其实不需固定,用心就可以了。
献花的不如烧纸的多 一些老习惯还是改不了
  清明节当天祭奠的老习惯改了,殡仪馆不堵车了,但市民还是有些老习惯难改,今年清明,烧纸祭奠给殡仪馆及周围居民带来诸多不便。4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提倡鲜花祭奠,但仍有不少市民坚持烧纸祭奠。 
  4日上午,记者还未走进青岛市殡仪馆,在路边就远远地望到殡仪馆上空黑烟缕缕,路口到处是出售烧纸的商贩,前来祭奠的市民也都提着一兜兜的烧纸。走进殡仪馆的大门,只见不少祭奠者头带围巾进入祭奠区域,执勤的武警也戴着口罩,一些祭奠完的市民不断地拍打着身上的纸灰,再靠近望去,祭奠区四处都在烧纸,令人难以睁眼,仅5分钟时间,记者身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纸灰。
  “我也不愿意烧纸,买了束鲜花,但老人不同意,认为这是不孝,改不了这个习惯。”前来祭奠的史女士说,烧纸的老习惯还是很难改变。在记者调查的20位市民中,有15位称不会更改烧纸祭奠的习惯,接受鲜花祭奠的只有5位。 
  “每年都会起火,但是没办法,大家还是难改祭奠烧纸的老习惯。”青岛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清明节期间,风比较大,整个殡仪馆烧过的纸灰刮得到处都是,周围居民也大受影响,都不敢开窗。
     本报记者 陈之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