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训传》与济南的那些往事
  • 2012年04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青年导演孙瑜与夫人张绮先在济南南新街张家大院
  晚年张默生
  晚年孙瑜与小儿子孙栋光翻译唐诗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曾被称为“开国第一文化冤案”。电影遭到举国痛批,著名导演孙瑜、主要演员赵丹等人自然在劫难逃,其银幕演艺生涯从此一蹶不振。其实当年此事还与几位济南文化人颇有些干系,这些被株连者也无一能逃脱运交华盖的厄运。
  □李耀曦

孙瑜赵丹
济南南新街之行

  1951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一群衣冠楚楚的外地男女,悄然走进济南南关南新街西胡同,向街中间路西一座大院走去。南新街是一条文化人聚集的老街,此时便有人不无惊奇地发现,这群人中竟有电影明星赵丹和黄宗英。
  的确,他们是电影《武训传》导演孙瑜率领的演员团队。
  《武训传》在上海南京公演后观众反应热烈,受到各界一片赞扬,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最佳影片之一。1951年2月孙瑜率队进京汇报演出,在中南海,周恩来召请百十位中央领导人观看了影片,亦是颇得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一致好评。此为孙瑜返回上海途中,带领小儿子孙栋光(剧中扮演少年武训),到南新街看望他的岳母大人、张志夫人陈瑶芝。主要演员赵丹黄宗英等人亦随同前往张家大院,共同拜望这位太老夫人。赵丹为山东人,祖籍泰安肥城。
  孙瑜是张志的大女婿。岳父张志已去世多年。
  张志,字易吾,号寂园,四川自贡自流井人士。早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法科毕业,后被巡抚袁树勋聘到山东,为辛亥革命山东反清独立时的教育界领袖人物,民初被举荐为山东高等检察厅厅长,后为高等审判厅厅长。其在司法界素负盛望,有“齐鲁法学大师”、“慈佛厅长”之称。1925年遭山东督办张宗昌所暗杀。当年张志被害一案曾震动全国,成为民国十大冤案之一。
  张志有两个女儿,长女名张绮先,次女名张羽先。张绮先嫁给了孙瑜,张羽先嫁给了夏东安。夏东安为张志辛亥挚友夏溥斋的长子。孙瑜出生在重庆,其祖籍却是自贡自流井,其父孙澍南与张志为同乡好友。孙瑜12岁时被父亲送回老家读高小,与张绮先为高小同窗。
  孙瑜高小毕业后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补习班,与一年级的周恩来同学四年,两人都是南开学生剧团的活跃分子。1949年孙瑜赴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总理周恩来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昔日南开同窗。孙瑜也趁此良机不顾唐突,向周提及其正在筹拍电影《武训传》的事。1951年2月孙瑜携新拷贝赴京汇报,在宾馆又提笔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于是便有了当晚七时在中南海百多位中央首长齐集一堂观看影片之盛事。也正因为如此,电影《武训传》大批判的开场锣鼓,便是总理周恩来首先做了自我批判和内部检讨。
  《武训传》由一片赞扬陡然转为举国痛批,孙瑜和赵丹都吓傻了眼。孙瑜之惊恐万状自不必说,赵丹每逢与会必曰:罪人赵丹,罪人赵丹。其乘电车外出时,乘务员则问阿丹道:“侬呒没进去啊?”以为他已进了牢房。其实阿丹心里很不服,一直拒绝检讨。但赵丹不检讨,上海的批武训运动就没法结束,终由于伶黄源等人帮着他写出一份“并不深刻”的检讨。谁想这一检讨不打紧,从此就一直检讨了20年,直到“文革”中进了监狱仍未罢休。出来后就再也没能重登银幕。当年被其演得出神入化的武训,遂也成赵丹演艺生涯的绝唱。
从何思源到张默生
——力挺武训的
两位山东教育界人士

  孙瑜由济南返回上海不久,即身陷那场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之中。
  从此这位“诗人导演”一蹶不振,便再也没有来过南新街。不过既然古人武训的悲剧已转化为导演孙瑜与演员赵丹的悲剧,并扩而大之,囊括了整个文化教育界,其与济南之间的故事就注定没有完结。当年全国各地都有被株连者的悲情故事上演,而山东济南府则是出故事与人物最多的地方。
  其原因就在于武训其人与《武训传》这个文学主题都出在山东。直到1951年初山东中小学课本里还有武训的故事。民国教育界人士中,鼓吹武训精神最为不遗余力者当数平民教育家陶行知,而鼓吹最为大见实效者则为山东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何思源为鲁西南曹州府人士,在济南府任教育厅长八年。
  1928年其刚上任不久即前往武训家乡东昌府堂邑县视察,参观考察了当年武训所办三所义学。在临清第二义学翻阅学校历年捐款册子时,何氏当即慨然提笔:捐款500大洋!并提议将武训小学改为武训中学。何思源视察回济不久,老校长蔡元培即领衔发表《临清武训学校募捐启》襄助。募捐启由蔡元培等五人发起,学界名人政界要人列名者70余人。一时间,大佬们纷纷解囊掏银子。
  何氏之抛砖引玉大获成功。1933年“堂邑武训中学”创办报请教育部批准备案。
  1934年何厅长更是闹出了轰动全国的大动静。他借武训诞辰97周年之际,以省政府名义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纪念大会。南京国民政府从委员长蒋介石、国府主席林森到各部高官纷纷到场题词赞扬。文化界名人赴临清现场祝贺者更是不计其数。何思源此举就把武训平民教育家的形象推向了全国,为后来陶行知鼓吹武训精神奠定了强大的舆论基础。何氏还想在1937年武训诞辰100周年到来时举办更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可惜因抗战爆发未能如愿。
  不过在抗战的大后方,武训反倒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要归功于当年何厅长的山东曹州府六中之学弟张默生。其所著《异行传》中有篇《义丐武训传》,是所有武训传记中写得最为翔实生动的一篇。
  张默生(1895—1979),名敦讷,字默生,号默僧,山东临淄人,1924年北京高师毕业后,曾先后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与齐鲁大学任教。1930年被教育厅长何思源任命为济南省立高中校长,但其人却是位无党无派的学者,办学主张兼容并包,他从上海聘来左翼作家胡也频等人到济南高中任教。胡也频鼓吹普罗文学,国民党省党部要抓他,张默生从何思源那里得密告后,资助胡200大洋助其逃亡,张本人也因此被撤掉校长之职。
  张默生埋头传记文学研究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不过《义丐武训传》的发表已是他抗战中流亡到四川成都之后。1943年《义丐武训传》在重庆《时与潮》副刊发表,世人争相传阅,不久即被译为英文传至海外。到了1951年民主人士何思源荣登《人民日报》检讨当年的“反动行为”自不待言,四川大学教授张默生,也被迫在《大公报》上发表《“义丐武训传”的自我批判》以自污。其虽然在这场批武训运动中有惊无险全身而退,但却没有逃脱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厄运。
武训校长李士钊被整得九死一生
  1979年11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在京召开,80岁的上海代表孙瑜与一位来自济南的“列席代表”意外重逢,两位老友阔别28年后再次相见,不由得相抱一起大哭失声。此人即是《武训先生的传记》作者李士钊。
  孙瑜与李士钊是一对难兄难弟。当年两人都是受陶行知所托。李士钊与画家孙之俊合作重新编绘《武训画传》,为孙瑜提供了很好的文学脚本。后来大批电影《武训传》,被点名衮衮诸公中,两人在《人民日报》上的曝光率最高,成了举国父老皆知的名人和罪人。不过李士钊的下场比孙瑜还惨,孙瑜在“文革”前只不过是一蹶不振而已,李士钊却是遭七整八斗九死一生。
  李士钊(1916—1991),原名李士杰,山东聊城人,先后毕业于济南省立一中、聊城省立第三师范、上海国立音专。抗战爆发后曾在范筑先部队做战地记者,后流亡到陪都重庆。1945年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武训学校,由李士钊出面租下山东会馆作为校址,郭沫若推荐其为校长。李既为义务校长也是无薪教员。当时的武训学校与齐鲁小学培养了一大批战后滞留上海的山东籍子弟。1950年调入中央文化部政策研究室。
  1951年大批电影《武训传》之后,上海武训学校即被勒令停办,校产后为沪湾区教育局所有。1957年长期心怀不满的李士钊定为右派被从北京文化部打发回山东文史办。又因在省政协会议上大放厥词,再被定为“极右派”,开除公职劳动教养,送往淄博王村矿山劳改队抬大筐。1962年摘帽重回省文史办,“文革”中1972年又被撵回聊城老家。但这位仁兄九死而不悔,在王村劳改队保外就医时就忙活着筹办蒲松龄故居纪念馆,1979年右派平反后又与当年扮演少年武训的孙瑜之子孙栋光多次前往山东冠县柳林镇,为筹办武训纪念馆而奔忙。柳林武训纪念馆的建成,李士钊居功甚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