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江南北窗上口窗帘装
  • 2012年04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窗帘撑杆加工。
文/本报记者 赵松刚 片/本报记者 吴凡
  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大江南北窗,上口窗帘装。这是赠给寿光市特色产业镇上口镇的一句美誉。
  1989年,上口镇第一家企业开始生产“六丰”窗帘。以后,一些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做起加工窗帘的手艺人。带着上口印记的窗帘窗饰产品,就这样从小镇上走出去。
  一个决定激活“窗帘镇”
  寿光上口镇的窗帘发展要追溯到1989年。
  1984年,当地六丰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山东省第一家私营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1989年,六丰公司决定生产“六丰”窗帘,可是令小镇上的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影响的不止是一家企业。
  整个小镇,将从这个决定开始,发生产业结构的改变。
  不到一年光景,六丰的窗帘从最初的手拉窗帘开始,开发出带有遥控、声动的电动窗帘。这种遥控、声动的电动窗帘,填补当时国内窗帘业的一项空白,顿时令“六丰”名声远播。
  随后,窗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六丰公司开始在全国布点发展,从上口闯进寿光市场,从寿光迈进潍坊市场,从潍坊到山东,随后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窗帘市场。
  之后,六丰集团的掌舵人李友春决定将窗帘专利技术在小镇推广,先后办理40多期培训班,将这项技术交给镇上4000多名学员。
  这个决定让大大小小的窗帘企业、个体户、安装店在小镇开了花。
上口镇的“特色地标”
  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在上口镇的街道上行走,窗帘加工店会是一个不断出现眼前的特色“地标”。
  丰源窗帘厂的李美玲只有26岁,却是一个从事9年窗帘加工的老工人。从18岁开始,她就在这家窗帘店内,窗帘加工的机器旁,一坐就是9年。跟她一样在镇上打工的年轻人很多,从事的主要职业就是做窗帘窗饰工人,窗帘这个行业养活很多人。
  从事9年的李美玲眼看窗帘带给小镇的影响,带给这座小镇的新鲜血液。很多人以此为生,多年来的生活都是伴着这行业一路走来。
  新兴窗帘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韩洪秀说,从2000年建公司至今,如今已包括一处生产工厂和一处销售门头。这样,生产后的窗帘产品,就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门头进行批发和销售,利润最大化。
  “起步时不容易,刚开始只是搞销售,从其他地方进来一些半成品,然后进行批发和零售。”现在,韩洪秀已经拥有一个工厂,能够加工制作一些半成品,但一些配件还是需要从其他的一些厂家发送过来。从最多时候的三四十人,到现在只用10多人就可以正常运作,“机器更新了,用的人手就少了。”
做最好的窗帘窗饰基地
  据介绍,上口镇窗帘已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被群众誉为“江北窗帘窗饰第一镇”、“上口窗帘甲天下”。“六丰”、“通利及图”商标均被命名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天成“、“雅美“等企业正在积极争创省级著名商标、省级特色产业镇明星企业、全国著名商标。
  记者在一项上口镇发展目标上看到,到2015年,上口镇窗帘窗饰加工行业达到80家,年销售收入达40亿元,并培育1至2个中国名牌产品,3至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成为江北名副其实的最大的窗帘窗饰产业基地。
  当然,上口镇的窗帘发展也有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体经营为主的窗帘市场缺乏一个整体的、规模性的窗帘生产发展,现当地政府也在试图创立窗帘协会,以“集聚”的形式推动上口镇窗帘的“再超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