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威海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八大看点解析今年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陶相银
  • 2012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下降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下降3%。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
  做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涉及威海的5大领域65项具体工作,设立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推进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和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建设。
  推进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建设。做好省级海洋特色经济园区和大乳山国家海洋公园的申报工作。推进威海港战略合作和规划建设,威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投入使用;扩大中韩陆海联运业务,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2%。 
  制订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出台促进水产种苗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扶持30家龙头企业、100家成长型渔业企业发展。争取已申报的141艘远洋渔船尽快获批。规划荣成海洋生物产业园。
  关键词:产业结构
  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推动农超对接,新建超市直供基地3万亩。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13万亩。 
  强化战略合作,促进优势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攀亲结缘。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1500项。强化项目带动,抓好100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30亿元。实施电子商务“十百千”计划,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施质量振兴、品牌带动战略,新增省级以上品牌26个。 
  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40条政策和各项推进机制,抓好环翠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引导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家庭和农村服务业。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建设社区连锁超市和便民服务设施,全市新增商业面积97.6万平方米。办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渔具博览会、海峡两岸海洋食品展销会等展会。实施11个旅游重点项目,启动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工作,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5%。
  关键词:百个大项目
  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组织好20个境内外重点招商活动,优化外资来源结构。
  今年实施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318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抓好国家级出口基地建设和省级出口基地创建工作。
  关键词:重点领域 
  健全财税管理体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价格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全民创业环境。
  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资源环境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健全海岸线控制和集中集约用海制度,严格控制填海项目,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取水、破坏山体、非法采砂、私搭乱建等行为。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依法解决批而未供、供而不建问题。健全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提高中水回用率。
  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工程、燃煤锅炉和燃油机动车改用天然气工程;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
  实施重要水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抓好塘坝整治、河道治理和沿海防潮堤工程建设。规范处置有害固体废弃物,做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作。强化工业垃圾和餐厨垃圾回收处置管理。加强湿地保护,抓好水土流失区、破损山体及海域海岛海岸带的生态修复,推进荒山、水系、道路绿化,提高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控能力,成片造林7.5万亩。
  关键词:新型城镇 
  中心城区组织实施30项城建重点工程,宝泉广场、环翠楼公园、江家寨立交桥等8项重点工程主体完工。
  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搞好城市路网和公共停车场建设,中心城区修建城市道路30条,逐步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更新30辆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增加公交线路和营运车辆。完成供热计量和建筑节能改造600万平方米。推进12项输变电工程建设。 
  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新建和改造511公里连村路。完成20项国省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深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完成365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户外广告、室外摊点、违章建筑、工地扬尘、噪音污染等方面的整治力度。加强物业管理,规范房屋租赁行为。推进旧居民区综合治理,改善居住环境。

  关键词:文化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威海图书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做好“十艺节”相关筹备工作。加强“老洋房”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互动融合,支持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动漫等产业发展。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引进培植骨干文化企业。举办亚太霍比帆船锦标赛暨黄海国际帆船赛、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 
  按时完成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制度改革。
  关键词:民生
  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实施各类就业培训项目,推进素质就业。继续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基准线。改善企业用工环境,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坚决依法查处拖欠职工工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分别新增1万人。建立财政保障的高龄补贴制度。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长10%以上。建立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全市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8.5%。实施学生素质提高工程,建设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培育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提高到55%,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新建4个中等职业教育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完成校舍安全工程,推进校车国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校车运营新模式。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镇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诊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85%。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范围。年内提供经济适用房600套,建设公共租赁房3000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