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肉亲情不敌陌生人的爱?
  • 2012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赵壁 
  因为父亲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莱西一名三岁女童被母亲当做筹码,弃在商场里,逼父亲出面,最终女童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领她回家(本报4月19日A03版曾报道)。与这对狠心的父母相比,省内外,甚至远在美国的热心人都愿意收养这个孩子。相比较之下,骨肉亲情竟浓不过陌生人的善良之心。
  兄友弟恭父慈子孝,是中华古训,在国人的印象中,骨肉亲情永远是血浓于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父母遗弃子女的事抽打我们的神经,挑战着我们认知的道德底线。在古代父母也会因为生活所迫,在子女头发上插根草将孩子卖掉,那样至少孩子还能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这种对孩子的舍弃,初衷却是为孩子着想,是一种更伟大的爱。而莱西这对狠心的父母,让我们见到的是,他们对责任的推却,对利益的计较,更胜过对孩子不知是否存留的微薄的爱。
  古代的孝道要求孩子父母在不远游,一旦孩子为报效国家迫不得已远游,也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更有孟母三迁、木兰替父从军的母爱、女孝的流传至今的佳话。很难想象,如果孟子的母亲抛弃了他,木兰的父亲不愿意养育她,还会不会有这些精神财富留给我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孝道是中华文化永不褪色的精华,即便穿得再端正华美,在那些愿意收养别人孩子的善心人面前,抛弃女儿的人也抬不起头来。
  古代以孝悌治天下,我们现在是法治国家。对无德的父母,法律当然能给予他们应得的制裁。但无辜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受制裁的父母,而是能够回心转意的那份父爱和母爱。跟那些争抢着收养自己女儿的人相比,你们应该能计较出抛弃女儿的得失,问问自己有什么理由连养育自己的亲骨肉都推脱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