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初,这里蔬菜种植所占农业比重不足20%,而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一座因蔬菜闻名的城市
  • 2012年05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迷你南瓜架
  ▲寿光自主研发辣椒新品种中寿12号,目前寿光已研发出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
  ◥蛇瓜园
本报记者 董惠
  相比其他北方平原城市,寿光似乎并未赋予更多得天独厚的种菜优势,大棚也非寿光人首创。
  回望寿光蔬菜发展的历史,从发展温室大棚、搞蔬菜博览会到发展有机蔬菜,这些在现在看来顺理成章的每一步,在当时,如果些许踌躇,机会都稍纵即逝。而寿光人在这场战役中制胜的关键或许在于,敢为天下先。
  而未来,在食品安全的大形势下,在新的机遇面前,这里又将何去何从?
  菜带来的机遇
  现在的人们踏上寿光的土地,就会被满眼的淡蓝色温室大棚所包围。毋庸置疑,蔬菜大棚已成为寿光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符号。
  十多年来,寿光人发展普及温室大棚,大规模种出反季蔬菜,“中国蔬菜之乡”,蜚声国内外。
  是蔬菜大棚成就了今日万众瞩目的寿光。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温室大棚并非寿光人首创。更多人无法想象,当初若不是寿光人看到了大棚背后巨大的可能性,并敢为天下先的种起蔬菜大棚,寿光又将是何种面貌。
  说起种大棚,走进田间地头,和当地菜农聊聊,有一个名字就会不时回荡在耳边,他就是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其实,在王乐义发明冬暖式蔬菜大棚之前,寿光也有大棚,但都是取暖式大棚,每个大棚一个冬天就要烧五六吨煤,而且还只能生产叶菜,不能生产果菜。
  可就在1988年,堂弟王新民从大连带回来了1公斤顶花带刺的鲜黄瓜。这不禁让王乐义眼前一亮:寒冬腊月里,东北能种出鲜黄瓜,寿光肯定也行。
  在打听到黄瓜产自辽宁省瓦房店市时,王乐义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春节刚过,他就带上村里的7名党员到东北拜师学艺。可第一次去,王乐义就吃了个闭门羹。第二次,亦是如此。可王乐义就是不罢休,出了正月,他又第三次登门。
  三顾茅庐后,王乐义终于感动了老师,更掌握了蔬菜大棚这门新技术。 
  学成归来,王乐义又根据本村的自然生产条件反复试验并进行了大胆改革,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动员村里党员首先在村北的大田里破土建起17个大棚。
  无独有偶。
  1989年底的一天傍晚,王伯祥书记知道三元朱村冬天种出反季节黄瓜、每公斤卖到20元的消息,当时兴奋的他晚饭也没吃,当晚就赶到了三元朱村,找到王乐义了解情况,并动员王乐义把技术传给全县农民。
  正是这次谈话后,寿光开启了一场蔬菜“绿色革命”,蔬菜大棚在寿光发展开来,更也让数以万计的寿光农民走上了一条绿色致富的道路。
  在王伯祥的推动下,寿光蔬菜大棚由17个迅速增加现在的40万个,并以燎原之势向全国蔓延,成为了“中国蔬菜之乡”。
以菜汇通天下
  常常有人说,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不仅在蔬菜种植上成了气候,更关键的还在于它所扮演的全国“蔬菜超市”的角色。
  在这里,寿光人不仅自己种菜,也替“全国的农民”卖菜。南方的冬季蔬菜,在当地卖不了,运到寿光后,就能顺利发往全国。
  寿光,以“菜”汇宾朋,通天下。
  如果说,建大棚种反季菜是寿光人在蔬菜之路上成功的第一大步。那么建成全国性的蔬菜批发市场,将反季菜畅通的销往全国各地,则是寿光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的制胜法宝。
  现在走进寿光北环路以北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交易大厅,一年四季凌晨天还黑漆漆一片时,物流园内早已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外地的、本地的、装货的、卸货的,各路车辆,人群都在紧张忙碌着。
  该物流园总投资20亿元,建筑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最权威的蔬菜标准形成中心。   
  而寿光蔬菜能够有如今的影响力,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前身,即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建立无疑在推动寿光蔬菜发展、做大做强寿光蔬菜、促进农民增收上立下过“汗马功劳”,而它也在历史洪流中成就了寿光今日蔬菜“老大”地位。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于1984年,现在早已物是人非。
  对于建批发市场的初衷,王伯祥书记曾回忆,1983年一个深秋的傍晚,他在路旁看到一位大爷守着一地排车白菜,在寒风中瑟缩着卖菜。于是当即掏出了2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并跟老人说他要买下那车菜。
  那时,跟中国大多数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一样,寿光人在农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大多选择了种植白菜。可白菜是种出来了,因为卖不出去,就在1983年,全县约有2500万公斤白菜烂在了地里。“白菜烂在地里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要发展蔬菜生产,首先要发展蔬菜流通,必须要建设具有相应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这也是我上任县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伯祥书记不止一次说。
  而正是当时他畅通蔬菜流通渠道的这一决策,也让寿光蔬菜的发展站在了更符合发展轨迹、也更有利的位置上。
  数十年来,寿光蔬菜买全国、卖全国,也验证着寿光决策者们坚信的初衷:有长盛不衰的大市场,才会有坚挺不败的菜园子。 
盘活的菜格局
  现在,寿光人均一部移动电话,每3户拥有一辆小汽车,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户均存款10万元,农民进城买房比率已达到37%……从这一组鲜活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在蔬菜致富的道路上,菜都人的脚步更坚定,更自信了。
  而之所以能在这条蔬菜致富路上越来越成功,科技带来的技术创新,始终是寿光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源泉。而不断打响的一场场“理念革命”,也在不断擦亮着寿光蔬菜这块金字招牌。
  自1989年三元朱村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目前,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五代了。
  现在,寿光人也开始在蔬菜产业化上“动脑筋”,将每一个进步的机会牢牢的抓在了自己手中。
  进入寿光,现在已很难见到菜农“各自为战”这种分散的种植行为,取而代之的是,不同村庄根据农业特点及种植习惯已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植规模。
  到目前寿光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40万个,形成了万亩胡萝卜、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蔬菜产业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除此之外,推动标准化生产,打造寿光蔬菜品牌。
  而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寿光人也推进产业经营市场化。以农产品物流园为核心,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带动了蔬菜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目前,全市已发展专业市场40多处,集贸市场196处。特别是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年交易额216亿元。
  不仅如此,从1999年起举办的一年一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使寿光完成了一个从区域性蔬菜产地到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蔬菜产地市场的大跨越,推进产业发展的国际化。
  每届菜博会都会引发一场新的“理念革命”;实验室里的无土栽培在寿光已成燎原之势;作物组培、植物克隆等最新的生产技术已成功实施;工厂化育苗引领全国种苗产业走向更高层次。寿光的菜农在接受世界前沿技术品种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新观念。
  今年4月20日,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也如约拉开帷幕,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光伏新能源大棚、数字化程控种植管理系统,都让寿光在蔬菜发展道路上一路领先。
菜篮子的安全
  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寿光人因菜而富,因菜闻名。然而,近几年频遭曝光的蔬菜安全事故,也无时不在为寿光敲响警钟。
  近些年来,无论是从源头上控制药物残留,在蔬菜流通上的监管,抑或是蔬菜生产推行实名制,寿光人也在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上不遗余力地下着大工夫。
  孙集镇的杨文成种菜十多年。在他的记忆里,寿光蔬菜发展的近几年,“蔬菜安全”这四个字,对他越来越真实了。一些高毒、剧毒农药都被明令禁止。自己刚摘的一车菜在运往销售网点后,随时会当场进行化验。
  “蔬菜质量检测既是避免经济损失、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又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必要程序。”这也成为村头市场随处可见的一道警语。
  另外,寿光逐步推广实施蔬菜“实名制”。目前,已有15处“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基地生产的蔬菜采用统一商标,实现实名销售。同时,对14万个蔬菜种植户、40万个蔬菜大棚编制身份证等。
  正基于这些努力,国家农业部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有14个城市蔬菜合格率高于97%,寿光名列其中。
  在这个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度逐年降低的今天,蔬菜安全绝对应该是消费者最希望的看到的。
  因为这也将成为决定寿光蔬菜未来发展命运的重中之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