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人老舍纪念馆 三度易址面临关门
创建人愿无偿捐献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
  • 2012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更多
  ◥面对自己一手创建的山东老舍纪念馆,何去何从,让鲁明感到很忧心。 本报记者 郭建政 摄
  ◥鲁明收藏的老舍作品孤本。本报记者 郭建政 摄
  ◥鲁明在向记者介绍自己收藏的与老舍有关的作品。本报记者 郭建政 摄
  本报记者 王光营
    一篇《济南的冬天》,让世人记住了老舍和济南。作为国内首家私人老舍纪念馆,鲁明的“山东老舍纪念馆”在20多年中收藏万余件藏品。目前,老舍纪念馆已经三易其址,却面临关闭的命运……
  20多年收万余件藏品
  在七贤文化城周围玉石店的包围中,记者辗转找到了“山东老舍纪念馆”。如果门口不是有三块由冰心、马万祺、华国锋亲自书写的匾额,游客很难发现喧闹商铺中纪念馆的所在。
  一进门陈列着老舍的青铜造像,旁边一副对联,上联是“拳拳赤子心”,下联是“第二故乡情”,横批是老舍夫人胡絜青书写的“老舍精神”。
  除了600多幅由各界名人题写的与老舍有关的书画作品外,还有各种版本的老舍著作,由老舍著作改编的话剧、电影、图片资料等各类藏品万余件。为寻找和老舍有关的所有资料,馆主鲁明在20多年里花费了上百万元,“无论是买也好,求也好,换也好,我只求把和老舍有关的所有东西都收藏了。”
纪念馆面临关闭命运
  “再过几天,房子到期了,这里也呆不下去了。”坐在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山东老舍纪念馆”前,鲁明掩饰不住满脸的伤心和落寞。为了让老舍纪念馆能办下去,他已经三迁馆址了。
  纪念馆一开始位于千佛山脚下。1997年又搬到了阳光舜城,为此每年花费近6000元租了三套民房用作展览室。2009年,为了让山东老舍纪念馆有更好的展出条件,鲁明又将纪念馆搬到了七贤文化城。
  “老鲁能坚持这么多年实在是不容易,他要是不办这个纪念馆了,真是济南文化的一大损失。”对此,与鲁明相识多年的李金道说,鲁明的多年坚持为济南老舍文化保存了一缕文化余脉,如果这个纪念馆关闭了,将彻底伤了文化人的心。
有好归宿愿无偿捐献
  “这就像是我的一个闺女,虽然舍不得她离开,可孩子长大了总是希望能有个好归宿。”鲁明说,虽然纪念馆是他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他的愿望是老舍纪念馆有一天能走向社会,成为全民财富。
  据介绍,青岛曾有计划建造一座老舍主题纪念馆,但由于只能接纳部分藏品,鲁明不愿看着藏品被“分家”,只好拒绝。后来,还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想出巨资购买这个纪念馆,都被他回绝了。
  鲁明说,老舍为济南扬了名,但他在济南的历史遗迹快要消失殆尽了。他这样做就是想尽可能多保留老舍先生的一些东西,“也许上辈子我是老舍的一个书童吧!”
  “这些藏品的归宿不应在居民楼里,而应有一处真正的老舍纪念馆。”鲁明说,他不愿意把它变成商家私有财产,而是想把它变成一处供公众参观的纪念馆,他最希望老舍纪念馆能够归省城大学或者政府所有,发挥老舍文化的公益性。
  对山东老舍纪念馆来说,鲁明说他只是一个保管者、守护者,不是最终拥有者,只要有合适的地方,他愿意无偿捐献出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