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明偏心眼,还说北京“生源好”
  • 2012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方

  近日,清华、北大两所顶尖学府再次陷入了“地域歧视”的雷区。几个月前,清华、北大先后允诺,将在北京地区减少高考招生计划投放。然而,承诺却与现实大相径庭。据媒体报道,清华今年在京总扩招达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扩招达33.6%。
  两所著名高校“属地扩招”,在旁观者看来颇有“挑战底线”之嫌,不过当事高校却不以为然。回应中,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世杰说,今年在京扩招的原因,主要是“北京考生报考踊跃,而且生源质量较好”。
  名校的生源从来不是问题,如果说北京考生报考清华踊跃就可以在北京扩招,那河北、山东、河南的考生报考清华同样踊跃,后者为何没有“被扩招”的运气呢?
  至于说到“北京生源质量较好”才促使北大、清华“属地扩招”,这样的理由更值得商榷。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与北京之外的考生相比,北京生源质量好的前提是这些考生享用着相对垄断的优势教育资源,回避了这一点,“北京生源质量较好”也将无从谈起。
  尽管两所高校都在极力辩护“在京总扩招达45.3%及33.6%的比例”是媒体“误读”,反对者们还是拿出了“30%”这个被很多人视为部属高校属地招生的“红线”要求,教育部2008年曾发文,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和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要按照“生源质量为主,兼顾地区平衡”的原则编制生源计划,在属地安排计划的比例“逐年逐步调整至30%以内”。属地考生报考踊跃、属地考生生源较好,在这些理由之外,必须看到,北大、清华受北京地方财政的支持,属地扩招也算是对“地方利益”负责的一种态度。只不过,这种负责的态度并不被人认可:在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的情况下,中央部属高校究竟是全国人民的高校,还是属地人民的高校?人可以有户籍,教育也必须刻上户籍的烙印吗?
  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顶尖高校在短时期内不可能绝对按照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额;我们也必须承认,名校多放几个指标到其他地方也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但是,现实的掣肘并不能成为名校扩招理念“堕落”的依据。北大、清华是顶尖高校,它们的一举一动也颇有“风向标”的作用,即使不能彻底改变现状,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纠偏”的工作,而不能任由这种不公平发展甚至扩大下去。
  在众多考生和家长心目中,扩招这样的“追加计划”本应是一种“纠偏”的补救措施,可以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地方一些适当的照顾。可事实上,“名校属地扩招”的现实不得不让人们倒吸一口冷气。如果扩招只是照顾“地方利益”的偏心眼,教育资源不均衡这层现实的冰上恐怕又会附着上一层难以解冻的霜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