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2岁老人回忆日军鲁西细菌战暴行
“大片村庄成了一片废墟”
  • 2012年09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刘锡文  孙维华 摄
本报记者 刘铭
  17日,鲁西抗战纪念馆在临清揭牌。侵华期间,日军以临清为中心,在山东西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处的卫河两岸,策划了一场惨不忍睹的细菌战。刘锡文今年82岁,细菌战在他童年记忆里留下的痛苦至今难以忘记。
  为挽败局,
日军策划“细菌战”

  “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不干。”刘锡文说,这种伤害,涉及到临清、刘垓子镇的好多村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深感战争形势正在逆转,便秘密谋划实施了冀南、鲁西细菌战。这次细菌战是以沿卫河馆陶、临清为中心,作战代号为“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十八秋鲁西作战”。1943年为日本昭和十八年,这次细菌战又是在秋季实施的,故简称“十八秋”细菌战。
  为掩人耳目,侵华日军将“十八秋”细菌战对外宣称为“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十八秋鲁西作战”,部队一律称代号,违者“严惩不贷”;细菌制造、作战活动均打着“卫生防疫”的幌子,作战计划、命令和汇报统统使用“隐词”、反语。日军战败后,细菌战部队销毁了杀人器具、罪证,携相关资料率先潜回日本,使整个细菌战的罪恶事实被隐瞒了几十年之久。
  1943年8月下旬连降大雨,卫河流域形成沥涝。岗村宁次和石井四郎乘机发布实施“十八秋”细菌战的命令。
霍乱四起,
数十万生灵涂炭

  1943年初夏,驻济南日军将875部队制造的霍乱、鼠疫、伤寒、赤痢等细菌,绝密地派专人送到日军部队和空军部队,要他们按命令去实施散发。8月27日,日军造成临清县(现临清市)附近的小焦庄卫河西岸决口。不久,日军又造成馆陶县下游15公里的尖豕镇(今属临西县)东南卫河拐弯处的北堤决口。
  8月,日军造成临清大桥附近的河堤决口。在决堤放水过程中,侵华日军乘机把霍乱菌撒进卫河。带有大量霍乱菌的河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成了疫区,在没有被河水淹没的地方,日军就用飞机投放罐头炸弹,罐头里装的就是霍乱菌。
  据老人们介绍,当时卫河泛滥,村庄被淹,有的村庄上空还有日军飞机低空徘徊,之后不久村里就发生了霍乱,得病的人浑身抽筋、上吐下泻,许多人来不及救治就很快死去。由于疾病传染很快,许多人得病死后连找抬尸体下葬的人都找不到,一些家庭甚至因染病全家死光,其中,东王堡村有2000多人,两个多月时间内就死掉七八百人,因为病死的病死、逃难的逃难,全村在霍乱流行后仅仅剩下32人。
  在1943年8月至9月,日军又造成离卫河不远的金阳河和漳河大堤决口,使卫河、漳河、金阳河河水交汇,扩大疫区。
  1943年秋天的这场“瘟疫”横扫鲁西地区,数十万百姓被夺去了生命。“瘟疫”让聊城村落荒芜,尸横遍野,成为“无人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