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复制到创新,从陌生到温暖
邻居节走过七年
本报记者姬生辉孔令茹韩伟杰
  • 2012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大家边聊边包,很是开心。(资料图)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从最初的灵机一动到目前的逐步完善,从简单的复制到现在的创新,从邻里的陌生到处处洋溢温暖和亲切。从2006年到2012年,济宁市中区“运河之都邻居节”已经走过了七年时光。如组织者和市民所愿,现在的邻居节已经发展成为居民们的一次盛会,而它所带来的温情和变化更是无处不在。
  饺子宴上
亲如一家

  50张方桌一字排开,崭新的案板、擀面仗摆上桌,大盆小盆的肉馅香味扑鼻,二百多位社区居民围坐在桌旁,分工协作开始包水饺……9月25日上午9点半,济宁市中区怡景园小区社区广场上好不热闹。这场百家饺子宴,让居民早早体会到了春节的味道。  
  “年轻时在工厂上班,那时候大一起开会、学习、传达文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好像很少聚在一起。”市委常委、市中区委书记张辉和72岁的王玉香坐在一起包水饺,王玉香老人也开始回忆起过去的“大锅饭”时代。“现在的楼建得越来越高,邻居们就住楼上楼下,距离近了,但关系却疏远了。”王玉香说着说,别看大家在一起包饺子的时间不长,但她已经认识了不少街坊。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短短一上午时间,王玉香老人就和住在四号楼的老单两口子成了朋友,“总觉得有点儿不过瘾,除了吃水饺以外还想多参加几个这样的活动。”老人说,大家认识了,以后见面打个招呼,唠个家常,那叫一个温暖。 
从前复制
现在创新

  相识、相知、相助——市中区首届“运河之都邻居节”的主题,济宁市中区宣传部副部长王峰的印象尤其深刻。“邻居节的创意源于生活中个人的感受,身边的人常说住上楼房感觉邻居之间疏远了很多,整个社会好像患上了城市冷漠病。”2006年,无意中王峰听人说起了,杭州的社区邻居节搞得火热,邻里关系和睦。“我就琢磨,先把人家的活动复制过来,再结合本地的实际创新。” 
  创意得到领导的认同后,王峰一行几人专程去杭州调研学习,回到济宁便着手“运河之都邻居节”的活动安排。“社区选出楼长代表,到居民中征集活动点子,最后各社区举办了厨艺比拼、邻里茶话会、故事会等活动,首届的社区聚餐便是百家饺子宴的前身。”王峰说,首届邻居节的活动完全是在摸索中进行,虽然活动形式不多,但居民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达到了最初的预想效果”。 
  竹竿巷社区居民王福银连续参与了七届邻居节,他说,最初大家只知道有集体活动就参加。近几年的邻居节花样越来越多,饺子宴、文化景点游、趣味运动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们的业余生活,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七年走来
越发温暖

  2011年10月16日,南门社区的李大爷至今难忘。“老伴有高血压,那天早上9点多,我们买菜回来刚走到楼下,她突然晕倒了。”这可把李大爷吓坏了,喂降压药、掐人中,却不见老伴醒过来。这时,小区邻居们围了过来,打120急救电话、跑回家开车,短短五分钟,老人就被送到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俗话说得真好,远亲不如近邻!”李大爷说。  
  “从第一届到现在,每年邻居前我们都要开几次楼长会议,楼长们确定活动主题和具体活动后就分头实施。”南门社区党委书记马秀娟说,经过不断地沟通、协调,社区居民已经把过参与邻居节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社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有了邻居节做纽带,大家的距离更近了。”济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波说,每年的邻居节就像一个大联欢,更是一个温暖的符号,已经深深印在居民心中,并且释放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