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你给我一个更好的选择
  • 2012年10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9月28日,北京南站已有许多乘客在等待乘车。   本报记者 郑雷 摄
  蔡继明坚持认为,黄金周就是“遭罪周”。(资料片)
本报记者 郑雷
  明知要堵车,为何要出行?
  明知要挨宰,为何要旅游?
  明知黄金周已成“黄金粥”,为何偏要跳进去?
  明知已经冲动了13年,为何还要继续冲动下去?
  “长假是个双刃剑。你喜欢它的同时,又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有些人说我愿意,但这个愿意是无奈的选择。”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反问:“如果我给你更好的选择呢?”
  可更好的选择何时能够到来?
  “五一、十一本是政治性节日,如果把它们变为黄金周,实际上冲淡了节日的政治和文化内涵。”
  “黄金周,不是我们休假的权利,是政府的安排,是把我们的自由休息时间给集中起来,违反了人们正常作息规律。某种程度上,我们是被放假的。”
  “带薪休假落实不了,在于我们每个劳动者是不是勇敢地、理直气壮地争取这个法律赋予的权利。”
  不要用旅游业来
绑架休假制度

  9月27日下午的清华大学,学生们依旧在讨论着听不听某位教授的讲座,而校门口的几个火车票代售窗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二楼办公室里,蔡继明看了看窗外,今年肯定又是一个热闹的十一长假,虽然已经延续了十几年,但从目前看,热闹不仅依旧,再加上高速路首次免费,只怕这锅“黄金粥”煮得会更加热腾翻滚。
  “十三亿人同时在这几天放假,肯定会造成出行难、乘车难、住宿难、吃饭难,乃至旅游景区参观人满为患,这又必然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黄金周的弊端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法克服的,无论增加几趟高铁、航班,都不可能满足出行需求。”蔡继明说。
  每年的长假,包括以前的五一长假,蔡继明都很少出行,他把黄金周称为“遭罪周”。而且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讯息,蔡继明发现长假的旅游高峰对国内很多景区造成了巨大破坏,也造成平日里惊人的生产和服务能力过剩。
  “很多自然景观为了迎接黄金周高峰,修建了索道、大量的停车场、旅馆、各种商业服务。比如故宫,最多时一天十几万人,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比如敦煌壁画,大量人流涌入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腐蚀壁画。”
  蔡继明是取消黄金周的力挺者,五一长假的取消就与他的推动密不可分。对于黄金周的效果,他用“黄金周幻觉”来形容:“对于国家来讲,黄金周是弊大于利,或者是几乎没有什么利可言。人们只看到一个黄金周有7天,各个跟旅游相关的经营项目非常火爆,收入增加也快,却没有看到平时出行的人次和收入。节假日几天的收入不代表全年的收入,这几天收入多,全年的话就平了。所以靠黄金周拉动经济是一个幻觉。”
  “首先,商家为了应付黄金周,得大幅扩大生产能力,而平时肯定生产过剩。第二,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是间歇性被打断,正常国际交往被中断。第三,制造业、会展、金融证券等行业受到严重影响。”
  蔡继明和他的课题组经过对国家统计局数字进行研究,发现自1999年施行黄金周以后的7年中,旅游收入的增长率与施行黄金周前的11年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2007年五一长假被取消,我认为对人们旅游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长线旅行会减少,但短线旅行会增加,无非是做一个调整而已。”
  “不能让旅游部门用旅游业来绑架我们国家的假日制度。”蔡继明说。
过好祖先世代
传承下来的节日

  在蔡继明看来,国家推出长假制度的初衷,原本就带着明显的经济因素。
  1999年9月,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将五一、国庆节延长至3天,再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每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全国性长假。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借此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2006年10月,蔡继明受民进中央委托成立了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经过一系列调研,形成了“我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方案”:
  将五一、十一的三天法定假日都改为一天,挤出的4天假日分别增加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节,再增加除夕当天为法定休息日(形成春节八天的长假),全年法定休息日的总数达到115个。将清明等为期1天的假日与周末放在一起连休,从而形成若干个“小长假”。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除了保留十一长假、重阳节没有列入法定节假日,以及春节法定假日数量未变,基本上采纳了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意见。
  而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黄涛看来,2007年取消五一长假、进行假日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不仅是因为黄金周制度出现了严重弊端,还有一个原因是传统节日迫切需要保护、复兴。
  2007年假日改革后,蔡继明到山东出差,接送他的几个司机并不知道他就是假日改革推动者中的一员。聊天中,司机们告诉他,原来每逢清明节,他们都得向单位请假祭拜祖先,清明节变为法定假日后,可以心安理得祭祖了。一些南方人则对蔡继明说,中秋变为法定假日后,不用忙碌一天再匆匆回家安排晚饭、赏月了。
  在对假日改革的推动中,蔡继明感觉到不同人对于假日调整有不同的感受:老年人更看重传统节日,年轻人则对传统文化比较疏远。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在保留三个黄金周的同时增加几个法定节假日?我觉着这完全是站在个人思维上讲话,没有站在国家角度考虑长远利益,我们的休息时间是我们自己买单的。西方国家个人收入比我们多十倍,假日总量也不过多了十分之一,相对来说,我们的假日也就不少了。”
  蔡继明认为,改革前每年114天的法定假日总量已经不少,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提案能被官方大部分接受,正是因为在几乎不改变假日总量的前提下,找到了结构调整的途径。
  2004年6月,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委托中国民俗学会研究给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假日的问题。中国民俗学会很快成立了以理事长刘魁立为组长的“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课题组。
  该课题组提出了缩短政治性节日、延长传统节日的方案:把春节的假日前移1天,给除夕放假;把“五一”假期缩减为1天,将其余2天分配给清明节、端午节各放假1天;十一假期缩减为1天,将其余2天分配给中秋;元旦保持1天假期不变。这个方案只比原有的10天节假日增加了1天,形成了以清明、中秋和春节为中心的三个七天长假。
  “2008年的假日改革,更突出体现的是文化,让传统文化回到老百姓生活中来。这个意义绝不是旅游收入一两个点的增长,所能相提并论的。”蔡继明认为。
  在蔡继明看来,如果把五一、十一变为黄金周,实际上冲淡了节日的政治和文化内涵。清明、端午、中秋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是祖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我们要过好自己的节日。
我们是被放假的
  官方在2007年假日改革之后,就没有再邀请过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继续研究。这个由蔡继明主持、并未拿过国家经费的课题组,仍在等待着下一个课题:如何落实带薪休假,或者是十一黄金周继续存在的利弊等问题。
  “黄金周,不是我们休假的权利,是政府把我们的自由休息时间给集中起来,违反了人们正常作息规律。某种程度上,我们是被放假的。”
  在蔡继明看来,老百姓有自己的出行需求,加上在固定时间被集中放假,这成为人们被迫选择在黄金周拥堵的重要原因。
  “怎么解决老百姓对长假的需求,又避免统一放假带来的灾难和弊端?唯一的途径就是带薪休假。”
  在很多观点上与蔡继明针锋相对,包括一些力主恢复五一长假的学者,这一点上,也与蔡继明有着绝对的共识:带薪休假制度一定要得到大力推行。
  不同的是,先终止黄金周还是先全面推行带薪休假,这是双方争论的一个重点。
  在蔡继明看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是我国假日改革的方向,也是他支持取消黄金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不反对长假。你如果有了五天带薪休假,你可以和任意一个周末连在一起就是七天。”
  1995年,带薪休假被写进劳动法,执行进度却是异常缓慢。2007年,国务院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这和颁布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是在同一时间。
  在蔡继明看来,这并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五一长假的取消,促使官方推广带薪休假以弥补民众对于长假期的需求。
  “有了黄金周,我们就没有更迫切的需要来落实带薪休假。所以我们不能等到带薪休假落实了以后再取消黄金周。”
  蔡继明认为,拥有成功休假经验的发达国家,无不大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一方面能够保证人们休息的权利,另一方面有助于居民合理安排假日:避免集中放假,减少集中放假的天数,采取灵活的分散度假。
  “这几年带薪休假落实得还不理想,不过也有40%-50%落实的面或程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争取这种权利。带薪休假能否落实,在于我们每个劳动者是不是勇敢地、理直气壮地争取这个法律赋予的权利。”
  而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德谦看来,推广带薪休假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带薪休假制度铺开之前,不应该废弃黄金周长假。他将继续呼吁在五一增加两天假期,恢复五一长假。
  2007年12月,“百度贴吧”中曾出现“蔡继明吧”,反对假日改革的网民在此发泄。到2009年5月,辱骂蔡继明的帖子达到3000多条。贴吧中有人公布了蔡继明的电子邮箱、家庭电话和手机,每天他都会接到匿名电话、短信和邮件的骚扰。蔡继明将百度告上法庭,法院判决百度赔偿蔡继明精神抚慰金10万元。
  如今的蔡继明不想过多讨论十一长假,一讨论十一长假该不该取消,马上就有人开始骂街了。
  “我们可以去分析,黄金周它好在哪,老百姓喜欢它是什么理由。但要知道这是个双刃剑。你喜欢它的同时,又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有些人说我愿意,但这个愿意是无奈的选择,如果我给你更好的选择呢?”
  可这个“更好的选择”何时能够到来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