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天门口》观众看了“头皮发麻”
制片回应:“生活化会被骂没文化”本报记者邱祎
  • 2012年10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改编自著名作家刘醒龙“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的电视剧《圣天门口》22日开始在多家卫视播出。原著中浓厚的文艺气质被搬上荧幕后,这让很多观众直呼看了头皮发麻。对此该剧制片接受本报专访称:“如果把台词全变成适合电视剧生活化的语言,肯定会被骂改编得没文化。”
台词 观 众:像“抽风” 制片人:保留“浓浓的诗意”
  观众首先受不了的就是台词,电视剧第二集中,主角傅朗西的革命演说里,就带出了原著中的“二十四朵云”,这是原著小说中对理想的一种抽象表达,但大多数观众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朴素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都同样重要”,这样抽象的台词在电视剧中随处可见,让很多观众看了之后表示很难理解,有时主人公像是在抽风。
  “很难弄,如果把台词全变成适合电视剧生活化的语言,就会使原著浓浓的诗意语言被抛弃,这很可惜,肯定会被骂改编得没文化,而保留这些语言,很多人又说太文艺,不适合电视剧。”《圣天门口》的制片人吴毅说。
情节 观 众:人物太多看着眼晕 制片人:编剧有点力不从心
  除了台词拗口外,电视剧《圣天门口》对于原著中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同样显得力不从心,驾驭得非常吃力。开头的几集,小镇上的众生相,雪杭两家的矛盾、镇上所处的历史背景、人物等多条线索全部都要交代,这就造成了剧集的一开始短短二十分钟内就有十几个主要人物角色连续登场,而情节却缺乏波澜和吸引力,让观众难以梳理人物,有观众直接表示看了眼晕。
  文学名著多数篇幅很长,最少都有三十多万字,涉及的历史之长,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都是网络小说不能比拟的。“比如《圣天门口》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直讲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间跨度很长。这样的群像戏是最难拍的题材之一,要同时架构这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考验编剧功力。”“影视作品必然要对原著进行修改和删节,但是名著的修改非常困难,铺垫删多了推进就显得突兀,情节删多了叙事就支离破碎,背景删多了人物就缺乏张力,细节删多了故事就没有灵魂,如果不删改,一是影视剧篇幅有限,二是节奏过慢,会让观众看得很累。”吴毅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