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接妈妈电话孩子怯生生的
听说过几天会接他进城见妈妈才一下兴奋起来
  • 2013年0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崔洋洋 闫秀玲 于晓敏
    一个用帆布搭起的简易棚子,一个大锅灶,一个玻璃柜台,一台电子秤,这就是打工母亲赵静的炸鱼摊点。来博山5年多,她打过零工、进过工厂,到最后开起这个小小的店面,但是“从来就没带孩子到博山玩过”。
  1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博山区秋沟社区附近赵女士的店里。赵女士老家在莱芜市和庄镇关西坡村,地处山区,他们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出来打工赚钱。赵女士说,孩子小的时候交给家里不放心,就在博山打点儿零工,顺便照顾孩子,等孩子稍大了,才交给他爷爷奶奶。之后,“找了一家跑步机厂上班,吃人家饭受人家管,按点上下班,很不自由。有时候想请假回家看孩子,可是一个月的全勤奖就没了,很多时候就是歇不起。”赵女士说,在工厂上班,想请假回家看孩子,又心疼奖金,为了多赚一点儿钱,让孩子以后生活得好一点,索性半年回一次家。  
  后来,实在是想孩子,就想自己做点儿小生意,想孩子了可以随时回去。但是直到干起来才知道,自己干更没有时间回家了。“干这个,得自己进货、收拾鱼、自己炸……啥活都得自己一个人干,偶尔回去一两天,回来人家那些老顾客就嫌买不着鱼。”
  赵静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叫杨子涵,今年8岁,在和庄中心小学青石关教学点上一年级。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吃一个从家里带来的蒸包。青石关教学点一共有两个班,30多个孩子,都是附近村里七八岁的孩子,由于山区路不太好走,孩子们中午都不回家。
  杨子涵的老师张兆梅告诉记者,杨子涵性格很开朗,平时很能融入到同学中,学习也非常优秀,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杨子涵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蒸包就是奶奶给他包的。父母很少回家,放假的时候,他曾经跟父母到过博山。
  杨子涵家中没有电话,记者联系到了杨子涵的妈妈,让他们母子通上了话。刚拿起电话的杨子涵还有些怯怯的,只静静地听着妈妈在电话那边说,低低地回两声“嗯”。听到妈妈说这次可以带他去张店区玩了,他高兴地问:“张店在哪里啊?离咱们这儿远吗?”
报名请拨打96706
  如果您是在济南、青岛、济宁、淄博四个城市打工的山东籍外来务工人员,春节不能回家过年,而您留在家中的孩子正期盼着与您团聚,您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会在农历小年前后将您的孩子接到您所在的城市与您团聚,并由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您提供一系列的爱心帮助。咨询和报名请您拨打本报热线967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