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拷问式”亲情应理解和换位
  • 2013年01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陈涛

  随着年轻一代纷纷外出闯荡,往往每年难得回家之时,就会招来亲戚们的拷问,甚至催生“恐归一族”。(本报1月30日B12版报道)笔者在毕业后曾经在外工作两年,因工作关系不能经常回家,基本上每次假期回家都会收到亲戚们的各种问题。
  笔者认为,面对所谓的“拷问”,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理解长辈们的本意。也许采取的询问方式略显高压,但其出发点是为我们着想。长辈们的关心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建议和提醒,我们放下顾虑,认真考虑后,往往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一方面,当我们个人的生活渐趋稳定,并且慢慢不再成为讨论焦点时,应该考虑将自己和亲人们的角色“互换”。长辈们经历世事沧桑后,对自己往往已经没有过多期许,而是更多考虑年轻人的生活质量。当寂寞和孤独重新围绕在他们身边时,下次的见面就成为唯一的“盼头”。试问,“在外独当一面,在家化身小孩”的我们,是否也能像长辈们一样,对他们的生活能细致入微地询问,像他们曾经对我们无私地关心和照顾一样,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造就一个美满的晚年生活。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待”。虽然亲情的表达方式不一而同,但我们切勿将此作为负担,妄图逃之而后快,更不应让亲情成为单方面的无私付出与给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