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抠锅儿
  • 2013年0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亓己
  从前的乡村,孩子们能玩的游戏到底有多少,恐怕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说清楚的是,所有的游戏从活动量大小来说可分为两种,一是文游戏,二是武游戏。像“动五府”(类似“五子棋”)、弹溜溜球(弹玻璃球)、踢毽子等基本属于文游戏;而像打咒(一种憋气追逐)、打尜、抠锅儿等则属于武游戏。
  抠锅儿,也叫砸钱儿,是春节期间乡村男孩子们在不耽搁放炮仗的情况下玩得最多的游戏。在村里比较宽阔的空场上,或者干脆跑到村边的场院里,四五个个头、年龄都差不多的孩子,每人手里拿一个圆如高粱饼子的铁坨子,口袋里装着几枚满清时期留下的铜钱(不是带方孔的制钱),这样,有人、有场地、有工具、有本钱,抠锅儿的游戏就可以玩了。
  游戏很简单,先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一般直径3米左右)代表锅,在圆圈中间放上每个人掏出来的铜钱(一般是每人放一枚20文的“大铜子儿”,小的10文的“小铜子儿”放俩),然后在旁边再另外画一道杠。参加游戏的孩子们站在锅边往那道杠上扔铁坨子,谁的铁坨子压了杠或者离那杠最近,谁就是头牌,后面依此类推。决定完了出场顺序,游戏就正式开始了。由头牌打头,大家依次站在锅边以外的有利位置,瞄准锅中间的铜钱扔铁坨子,谁把锅里的铜钱砸出锅外,那铜钱就归谁所有了。这就是游戏为什么叫抠锅儿或者砸钱儿的理由。等大家把锅里所有的铜钱都“抠”出来之后,这一轮游戏就算结束了。如果大家愿意再来,就重复一遍前面的过程,继续进行。直到有人输光了口袋里的铜钱,沮丧地表示“不来了”,或者有的家长来招呼孩子回家吃饭,这游戏才会真正结束。
  为什么把抠锅儿叫做武游戏?一是因为它的活动量很大,一个最多十来岁的孩子,拿着半斤多重的铁坨子,把铜钱从3米直径的锅里抠出来(锅底常常被抠出很深的窝儿,铜钱又常常掉在窝里),是很费力气的。孩子们常常把穿着的光板棉袄扣子解开,或者干脆扒了,身上头上还腾腾冒着热气。二是因为锅里的铜钱经常掉到被抠出来的窝里,铁坨子往窝里去砸钱,往往会被冻得硬硬的土壁碰得一蹦老高,容易砸到奋不顾身的孩子们。所以说玩抠锅儿的游戏还是跟看打武戏一样,既好看又危险。
  如今乡村孩子们都不知道有这样的游戏了,场地没了,铁坨子也没了,而想赢的铜钱早就没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年人心里的记忆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