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再也没有给我批“卷子”的外公了
  • 2013年03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逝者档案   ●姓名:冯凭 ●终年:104岁 ●籍贯:山东莱阳 ●生前身份:画家
  ●姓名:冯凭
●终年:104岁
●籍贯:山东莱阳
●生前身份:画家

  □于源春

  
  2月2日上午10时,我的外公——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冯凭先生因病去世,享年104岁。
  “五世同堂”的外公,孙子、外孙、曾外孙中我是最大的,也是第一个接受外公绘画启蒙教育的,而且深得外公的宠爱。那时候,看到外公家挂的全是栩栩如生、引人注目的飞鸟、花草,幼小心灵既感到新鲜,又觉得神秘。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外公:“这是什么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外公耐心地给我讲解了一番,我由此对外公多了一分崇拜与敬仰。
  一次外公喊着我的小名:“建新,今天跟我去公园玩吧。”我们来到青岛中山公园后,只见外公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个黑皮本子,坐在一条石凳上一动不动地盯着斜上方。我好奇地问外公在看什么,他做出了“嘘”的手势,暗示我不要说话。外公就这样静静地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一会儿工夫就在本子上画出了树枝以及枝上的小鸟,共三只,有歪头的,有对脸的,还有低着头的。画完后,外公又带我到菊花园里画了半天。
  当我们回到家时外婆已做好了晚饭,外婆的催促丝毫没影响到外公,只见他从书柜里拿出一张白纸铺在画桌上,拿起毛笔就画,半个多小时后,一张麻雀站在树枝上的水墨画就诞生了。当时外公还笑着对我说:“画画要到自然中写生,同时也要学写毛笔字。”好奇又兴奋的我牢牢记住了这一幕,多少年过去了,历久弥新,这或许是我绘画生涯的第一课吧。
  7岁那年我上小学,在一次图画课上,老师叫我们学画天安门,那次我竟然得了98分。回家后我高兴地告诉父母我受到了老师表扬。身为教授兼校长的父亲鼓励我说:“画得好,把作业本留好,将来拿给你外公看。”从那时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每过一段时间,就把图画本带给外公看,外公每次都很认真地看完所有图画作业,然后一一给我讲哪里画得好,哪里画得不好,并在旁边一一修改或重新画给我看。他一边画一边讲,比如说:北京天安门有几个门、瓦是啥颜色、墙又是啥颜色等,这些不但激起了我对画画的热爱,也让我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对绘画的种类、特点、画法等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外公的教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革”结束后,历经坎坷的外公重新拿起画笔,他说他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并给我提出了临摹、写生、练字的要求,教我从工笔、小写意、工兼写做起。外公严父慈母般的教诲,加之我的勤奋刻苦,让我对书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正是这段岁月,让我在花鸟画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读大学那会儿,学校要举办优秀学员书画汇报展,我在熟宣纸上画了一张工笔山茶花。恰逢外公到烟台一带采风,我便把这幅作品拿给他看。外公看后笑着说:“你在熟宣纸上画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然后他又认真地端量了一会儿,顺手拿出一张纸,裁下一块,接到我的画上,握笔画了一节,说:“我看这样画会更完整。”在外公的指导下,我重新创作了作品。结果这幅作品不但入选汇报展,我还因此受到了校长的接见,评委于希宁老师也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表扬。
  正是出于这种引导,外公将我带进更深、更广的艺术园地。外公对我的这次指导,是我绘画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成为我由先前的小写意、兼工带写到大小写意相结合、双勾与没骨齐助阵这种转变的一个不能忽略的珍贵积淀。
  当我觉得自己的作品有进步时,就会把觉得满意的作品拿给外公看。有一次我抱着自己的22幅画作请外公批阅,外公在其中的17幅作品上做了题跋,如“该画用笔用墨清新淡雅,构图新颖,似嫌锋向不当,后当注意”、“该画笔墨泼辣,浓淡相兼,构图新颖,堪称佳作,源春甥画菊,老凭为之题字”。外公就是这样一个对艺术一丝不苟又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
  外公不只是对亲人如此,对他的学生、朋友也是一样。他的许多学生惊闻外公的仙逝,无不沉痛垂泪,追思万千。
  外公一生历经坎坷磨难,“文革”中曾三次被抄家,两次遭“迁返”,在老家当了8年农民。然而逆境中他始终不忘丹青之志,毅然持起画笔,写下“老夫从不画残霞”的壮丽诗句。他热爱生活,喜欢自然,注重写生,所以他的花鸟画入微传神,先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等出版过《菊谱》、《百花谱》、《诗书画印》、《冯凭书画作品集》、《冯凭书画作品选》等多部著作和作品集。1995年5月,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书画展,好评如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一美术事业发扬光大,领头创建了青岛市美术专科学校(后更名为青岛工艺美术学校,2001年并入青岛科技大学),兢兢业业,直到1988年才退休。他曾回忆说:“在学校的30余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把美好的事物和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是我对艺术传播的终极追求。”
  外公走完了他的生命长河,80余年的艺术之路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把一生献给了艺术创作与传播事业,他的艺术作品给画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用他生前话说:“把美好的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普及到老百姓之中,散播给社会,鼓舞下一代是我一生的想法,希望我们的中国书画艺术代代相传。”
  “泪洒纸笺忆良师,深深思念凝怀中”,如今再也没有给我批“卷子”的外公了。当念于此,泪水便不觉湿透了衣襟。外公,愿天堂里的您仍有花鸟相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