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陲小镇变现代化滨海新城
三年间,北海经济开发区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本报记者张卫建本报通讯员张新全樊福军
  • 2013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北海新区新貌。(资料图)
  2010年4月2日,伴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滚滚热潮,北海新区正式揭牌;同年9月29日,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省级北海经济开发区;今年2月25日,市政府批复《北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1—2030)》。三年时间,广大北海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让这块“苦海沿边”的盐碱荒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昔日的边陲小镇正逐渐变成一个规划科学、配套完善、产业崛起、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经济增长点。
  三年间,当地人
认不出城市新貌

  走在现在的北海新区,最大的感觉是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工业项目接连落户,学校、公园、水库、绿地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这与三年前有着天壤之别。用当地居民的话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些年,以前没感觉变化多大,但这两年却感觉一天一个样,真的都快认不出来了。”
  三年时间,昔日盐碱荒滩的边陲小镇正逐渐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
  “今年,北海新区要实施‘50项重点工程’,对接‘10项重点推进项目’,坚持科学发展,秉承绿色发展,推动跨越发展,致力和谐发展,力争在‘北部沿海崛起战略’中率先崛起,成为滨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力打造生态港城、美丽北海。”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朝晖说。
工业项目投资创业
创下“北海速度”

  数字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数字却能最客观地反映成绩。2012年,北海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0.55亿元,增幅均列全市首位,与建区前相比分别增长311%、180%、75%。今年1、2月份,北海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57.3%和457%,增幅均列全市首位,圆满实现首季“开门红”。
  三年来,北海新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落户投资兴业。截至目前,签约落户的园区和单体项目达65个,合同总金额1444.3亿元。千亿元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显现雏形,总投资700亿元的北海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氧化铝和北海供热中心一期工程,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投入71.2亿元并竣工投产,单体项目投资额度居全市之首,创下了工业项目投资创业的“北海速度”。
  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北海新区着力培育发展第三产业,实施“服务业活区工程”,发展大型物流、文化旅游、酒店餐饮、金融担保等现代服务业。山焦国际物流、北海大酒店、大千置业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加快推进。北海大酒店实现主体封顶,投资1亿元的大千置业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竣工,部分商家入驻经营。
“九横十八纵”
主干道路框架初显

  今年2月25日,滨州市政府正式批复《北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1—2030)》。三年时间里,北海新区累计投资34亿元,新建、改建道路182公里,形成了“九横十八纵”主干道路框架,建设桥梁10座,安装路灯2500盏,完成排水工程266公里,绿化面积260万平方米。
  投资9.34亿元的2个220KV变电站输变电工程通过可研论证;设计总库容5000万方的北海水库一期工程1500万方库区实现供水运营;第一供热中心建成投用;第一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加快推进,第二供热中心、第二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全面展开,发展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深入实施“林水会战”和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把改善民生
作为发展的着力点

  北海新区成立三年来,管委会每年都制定“十大文化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着力点。
  4月1日上午,投资过亿元,占地1000余亩的黄河故道湿地公园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施工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园的景观基础施工已结束,路面硬化等后续工作将在今年7月份全部完工。公园建成后,将结束北海新区没有大型群众游乐场地的历史。
  三年时间里,随着学校、保障性住房建设、社区及新农村建设、新农保、新农合等一大批民生工程的陆续施工和投入使用,当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北海新区重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民生保障政策向全市最高标准看齐。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北海第一实验学校加快建设;“大鼻子”平安校车实现城乡全覆盖;公共租赁住房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北海客运中心开工建设,出租车、公交车投入营运,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新农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步入正轨,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一年搭框架、三年大变样、五年上水平,努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把北海新区尽早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袁朝晖说,“北海新区将成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行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环渤海地区物流中心、蓝色经济集聚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