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拉迪:
埃及的“国际公务员”
  • 2013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巴拉迪
□本报记者 张文 实习生 李雨婷 编译
  埃及临时总统曼苏尔9日任命反对派领袖穆罕默德·巴拉迪为副总统,任命前副总理兼财长哈齐姆·贝卜拉维为过渡政府总理。这也坐实了此前巴拉迪被任命为总理的消息是个“乌龙”事件。
  这就是如今的埃及:任何最新消息都有可能是“乌龙”报道。政坛瞬息万变,国家在各方博弈中陷入动荡的泥淖。呼声一直很高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拉迪,看起来并不是埃及的救世主。
  “对话无可替代”
  巴拉迪1942年出生在埃及一个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曾是埃及律师协会的主席,家族中也有一些亲戚从事律师行业。巴拉迪喜欢法律这种用理性、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之家庭影响,他先后在开罗大学、纽约大学学习法律,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1964年,巴拉迪进入埃及外交部,开始其外交生涯。此后,他两次在埃及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任职。1984年,已积累了丰富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巴拉迪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工作。由于工作出色,1993年他被任命为负责对外关系的助理总干事。1997年12月1日,巴拉迪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1年9月、2004年9月两获连任。
  巴拉迪坚持多边主义哲学,以科学态度、用事实说话。他顶着各方压力,坚持非歧视性的核查原则,捍卫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巴拉迪常说,我们是国际公务员,我们会遵循公正和独立的原则。在伊拉克问题上,2003年核查报告未能如美国所愿,巴拉迪坚持认定对伊指控证据不足,伊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披露美军入侵伊拉克后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封存的大量高爆炸药丢失。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赢得了各界对他本人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尊重。2005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巴拉迪凭借其在阻止核武器扩散方面的突出贡献,共享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在核问题的夹缝中搞协调工作往往费力不讨好,巴拉迪仍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偏见:有人称他是“变色龙”,有人指责他是美国中情局间谍,有人对他的工作成果表示质疑。
  他不以为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经历,让巴拉迪深深意识到对话的重要性。他说:“对话不是任何奖赏性的东西,对话是无可替代的。”无论是伊朗还是朝鲜,他一直都在强调让各方参与对话、参与谈判。
两次“倒穆”
  2011年1月27日,在埃及民众反对时任总统穆巴拉克的示威开始之际,巴拉迪启程回国。他说,他将参与到埃及民众的反政府示威中,“我想,全埃及可能爆发一场大规模示威,我将和他们(示威者)在一起。”但他也强调,自己不会领导示威游行,“我会参加示威,但我不是这场街头运动的领导者,我的工作是通过政治途径推动变革。”
  主张改革的巴拉迪怀有理想主义色彩地希望埃及的改革是和平公正的。为了让自己显得独立,在“倒穆”行动中巴拉迪甚至没有成立党派,只是宣布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家改革阵线”的组织,在埃及军方与宗教势力之间,希望可以团结更多世俗派的力量。
  不过现实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巴拉迪的想象。世俗派力量的混杂,改革思路与路线的冲突,以及宪法中关于无党派人士不得参与埃及总统大选的法律约束等种种掣肘,最终使巴拉迪放弃参加总统大选,选择与穆斯林兄弟会合作出任穆尔西政府总理一职。这一时期,是巴拉迪和穆兄会合作的“蜜月期”。
  不过,穆尔西出任总统后,巴拉迪并没有得到承诺中的总理一职,总理人选转交给了军方。反对穆巴拉克的巴拉迪,又成了坚定的穆尔西反对者。而今,他成了穆斯林团体的头号公敌,并在《外交政策》的“失败国家”特刊中发表文章苛评穆尔西政府的行政管理。当穆尔西被罢黜后,他又将军队逮捕穆兄会首领和封锁伊斯兰电视台评价为“预防措施”。
没有救世主
  在过渡政府总理一职上,巴拉迪是个不错的人选:他在国际上享有赞誉,年龄偏大或许不会贪恋权柄,他是一个政治家而非独裁者。他很可能和像IMF之类的国际组织合作愉快,这是穆尔西断然拒绝的。
  然而,巴拉迪并非没有弱点:第一,他代表着生活在城市的、受过良好教育、收入丰厚的一小撮人。和穆斯林团体的分歧不利于他组建一个统一的政府,反而可能导致裂痕更深。第二,这位国际公务员缺乏个人魅力,在埃及目前动荡的局势下,他的个人威信主要通过采访和推特推文释放。他不是那种可以在广场上振臂一呼一呼百应的演说家。他本人也承认,自己本质上还是个害羞的人,只能在面对亲人和熟人时,才能展现少许幽默感。第三,尽管被视为“可能是埃及政坛上最坚定的自由主义的声音”,但巴拉迪频频表现出的政治摇摆姿态,却让观察人士心生疑窦。
  “你要去找到能获得的最大公约数,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对话:在公共生活中,无论你在哪儿,无论你做什么,你都需要这些技巧。无论你是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国际原子能组织的总干事,还是一个国家的总统。”巴拉迪如是说。但是,在坚持自己的原则来维持声誉的同时,通过自我调整以适应政界的现实情况并非易事。或许目前的埃及,并不是包括巴拉迪在内的哪一个政治家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澜、弥合分歧的,走出这场危机的时间,还很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A01版:重点
 A02版:重点
 A03版:重点
 A04版:重点
 A06版:山东
 A07版:山东
 A08版:山东
 A09版:山东
 A12版:文娱
 A13版:文娱
 A14版:体育
 A15版:体育
 A16版:世界
 B01版:看天下
 B02版:看天下·观点
 B03版:看天下·人物
 B04版:看天下·纪事
 B05版:青未了
 B06版:青未了
 B07版:青未了
 C01版:今日济南
 C02版:今日济南·主打
 C03版:今日济南·主打
 C04版:今日济南·城事
 C05版:今日济南·城事
 C06版:今日济南·公益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抢鲜看
 J03版:今日烟台·抢鲜看
 J04版:今日烟台·高招汇
 J05版:今日烟台·让葡萄酒更香
 J06版:今日烟台·身边
 J07版:今日烟台·周周休闲游
 J08版:今日烟台·关注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