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传播体现责任感
2014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赵丽

  云南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无数群众同心一致谴责暴力,并祈祷逝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不少网友在微博中还专门提醒,“请不要传播血腥画面,那样只会助长暴徒嚣张气焰,伤害孩子的心灵。”
  如何让全社会保持理性、镇定的态度,避免恐慌情绪蔓延,是当前的任务之一。暴徒在公共场所袭击无辜群众,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通过恐怖行为制造紧张氛围,破坏社会稳定。他们企图看到,公众因此陷入人心惶惶的状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干扰,拖慢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
  在这种非常时刻,舆论传播更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首先应该做的是报道真相、唤醒人们心中的正义与力量。至于那种为吸引眼球而传播血腥画面甚至散布谣言的做法,不但可能伤害死难群众及其家属,有失人伦底线,而且客观上还会制造恐慌,扰乱人心,因此公民和媒体要谨守良知和责任感,坚决与此种行为拉开距离。
  让坚强驱逐恐惧、用理性传递温暖,这该是当下每个传播者的行为底线。于网民而言,不但是事件的目击者,更要做社会正能量的构建者;经历过多次大事件报道的媒体,也应该更成熟,严格遵守职业伦理。同仇敌忾参与“反恐”事业,要先从这种理性、负责的态度开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