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儒道的武侠小说
2014年1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宋遂良(大学教授)
  我最近读了一部新出的武侠小说,名叫《王道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8月出版)。88万字一气读完不觉其长,只觉意犹未尽。
  作者上官鼎先生说,过去的武侠小说都是以佛、道为依托和背景的,还没有过弘扬儒道的武侠小说,他要来填补这个空缺。果然,王道剑拔剑出鞘便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佛、道的神秘、奇幻、诡异,却同样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匪夷所思的武招,有人世的悲欢离合、爱情的坚贞美丽。
  这部小说是以明代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明成祖)以“靖难”为名夺权的历史为背景展开的,其中便包含锦衣卫擅权、方孝孺殉难、铁弦守济南、郑和下西洋、解缙修永乐大典等著名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但这些都还不是主角,主角是帮朱元璋打下江山却被他阴谋虐杀的、具有儒家色彩的明教。明教少年掌门傅翔最后重振明教、一统武林、抗击外敌、关怀弱者,真正体现了仁者无敌的儒家精神,而傅翔经磨历劫、九死一生的成长过程也正是儒家“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生动写照。围绕着傅翔,小说还塑造了方冀、章逸、郑芫、朱泛、郑洽、钱静、完颜道长、洁庵禅师等一系列堪称英雄的人物,还有阿茹娜、胡濙、郑家娘子、唐钧、天尊、地尊、鲁烈、马札等不同一般的形象,一个个结结实实,合情合理,不论大人物、小人物,好人坏人,几乎是写一个活一个。
  《王道剑》分作乾坤一掷、大战天竺、云锦袈裟、郑义门风、王道无敌五部(大陆出版的将四、五部合并一册故只有四部)。我认为这部书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精神内核。作者对祖国历史文化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领悟,一种高屋建瓴的把握,因而形成一种气场。从神农架到华严寺,从皇宫到市井,从老船工到小花蛇,从名山胜迹到域外风情,一山一水,一沟一壑,无一不充盈着家国情怀,饱含着作者平和深情的凝视,有着专家级水平的描绘。真是“观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融汇聚敛,所向皆情。
  在阅读中,我常惊异于作者文字之干净准确,水到渠成,质朴无华却又能生动传神。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没有一处情节是交代不清的。没有喧哗,没有泡沫,没有任何作秀的意图。它的某些章节,应该可以入选语文教材。这也让我想起果戈理在读过《猎人笔记》后对屠格涅夫说的那段话:“读过你的这些作品后再读其他的,就像是去喝一碗碗油腻的菜汤。”
  最后还要说一说作者。上官鼎是刘氏三兄弟上世纪60年代在台湾发表武侠小说的笔名,主要的便是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他17岁便帮古龙接手续写过《剑毒梅香》,受到过金庸的称赞。后来他做过台湾清华大学、东吴大学校长,台湾“行政院长”。2008年,刘兆玄先生在访问福建宁德时看到新发现的一些建文帝出家的民间史料,一时心血来潮,便闭门写作,十五个月后写成。算是封笔47年后又重出江湖吧。可喜可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