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功夫
2015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山东是武术之乡,流派纷杂,拳种众多,也因此出了很多武术宗师,其中八卦太极拳在济南民间有多处练习,皆由郭铸山所传,上世纪40年代郭铸山在济南中山公园广收学徒、传播技艺……今天,郭铸山的弟子们仍在练武教拳。阚角如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通晓多国文字,年轻时即酷爱内功拳术。他是著名拳术家郭铸山先生的早期弟子,得形意、八卦、太极内功拳术的真传。今日A20版的《书画家阚角如先生印象:丹青妙手,精研八卦太极拳》一文,是小他30岁的同门师弟乔鸿儒所写的怀念文章。
  周一中午,我去乔鸿儒先生家中翻拍照片。一见面,真不敢相信,八十有一的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乔老是中医师,又是拳师,慈眉善目,见人开口先笑,那亲切厚道的笑容,真有如沐春风之感。乔鸿儒先生从医60余载,熟读经典,医术精湛,直到现在保持每周两天坐诊问医,并对气功保健颇有研究,所习八卦太极功传宗有序。乔鸿儒老先生与阚先生皆入室于有华北武术家三山之一的郭铸山先生,乔老告诉我:“阚先生长我30岁,但以兄弟相称、相待,一同研究内功拳术甚洽,感情甚笃。我与阚先生初识于1957年,之后未断联系,直至参加他的追悼会。他是一生中对我最有影响的朋友之一,我得到他很多的教诲和指导,至今不能忘怀。”古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乔鸿儒认为,拜武术名师往往决定一生学习武术的道路。老师各有所长,见到的老师多了,不但能博学多识,还能充实和提高原学的内容,诸位师兄自然也成了学艺切磋的对象。功夫,就在这一代代爱武之人的手掌间传承流淌,当然,还有他们的友情……
  本期的抗战征文,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抗战战场的艰苦以及对和平的渴望。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获得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国际主义队伍,他们被中国老百姓称为“日本八路”。作为侵略者,成为俘虏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日本兵则以极难被俘著称——受武士道和法西斯精神的教育,日本士兵通常至死不肯缴械投降。而在齐鲁礼仪之邦、八路军正义之师的感化之下,今野博终于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反动本质,拒绝返回日军,毅然选择留下来同八路军一道进行对日军的瓦解工作,成为日照百姓心中的“老金”。这是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日本兵变身“日本八路”的故事,读来令人唏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