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野博,为抗日献身的日本八路
2015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今野博纪念碑
   □邓撰相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粉碎了敌人妄图侵吞我中华的美梦。其间,一些参与侵华的日军在我军的感召与教育下,幡然醒悟,倒戈相向,与我军一起,英勇无畏,与日寇进行着一次次殊死搏斗,直至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野博即是其中之一。
  今野博(又名金野博、中野博),日本秋田县人,1919年生。毕业于秋田县实业学校。1939年(民国28年)春,应征入伍,编入侵华日军第32师团长田大队。5月随军入侵中国,从青岛登陆,驻山东省汶上县。8月2日,随军到梁山“扫荡”,在独山庄战斗中与13名同伙一起,被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俘虏。9月13日夜,与同伙趁暴风雨逃跑,淹死3人,今野博又一次被俘。  被俘后,今野博思想十分顽固,感到没能战死于疆场,愧对天皇,企图自杀,幸亏八路军及时发现,才自杀未遂。
  为了转化其反动立场,八路军指战员和“日人觉悟联盟”对他进行了耐心教育,使他逐渐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认识到他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反战思想。
  1941年6月2日,今野博与大喜正、上中庄太郎、板谷正三、本桥超智等在华日本人发起成立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任宣传委员。成立大会上,与会人员一致通过《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宣言》、《工作纲领》、《告日本士兵书》等,郑重宣布:我们挣脱日本军阀的枷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阵营,得以亲近如此伟大民族的革命战士,感到无比光荣。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在这场空前未有的大灾难中,唤醒日本劳苦大众,推进反侵略运动,促使被日本军阀、财阀压榨下的日本、朝鲜、台湾人民及早觉醒,结成反侵略的统一战线,消灭人类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同年7月1日,今野博与其他一些盟员在山纵驻地慷慨宣誓参加八路军。并于22日在《大众日报》上发表题词:我们醒悟了,我们坚决站在革命立场上,为中日两国人民彻底解放——奋斗到底!不久,今野博到“日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参加汉语、修养讲座,学习中文与一些政治常识与时事等。结业后,化名中野博到鲁中区从事反战活动,任反战同盟鲁中支部支部长。
  1943年7月,今野博被滨海军区派遣到日照,随山东军区第四武工队在日照城南付疃河至涛雒一带日军据点做反战工作。他用写信、打电话、寄慰问袋、喊话、个别谈话等方式瓦解日军。在武工队的掩护与配合下,他努力开展对驻付疃河日军据点日军翻译的争取工作,并和他交上朋友。通过翻译,武工队掌握了据点内日军的大量情报,为消灭日照日伪军奠定了基础。
  为便于工作,武工队长于镜清为他将名字中的今改为金,从而更像一个中国名字。大家都亲切地喊他金部长、老金,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3年初秋的一个夜晚,第四武工队出动30多人包围了日军驻付疃河的据点,由今野博与翻译联系,先将装有宣传品的宣传袋送入据点,然后用日语对碉堡内的日军喊话。从日军在国内的亲人受难,讲到侵华战争的惨无人道;从日军内部的残暴讲到八路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号召日本士兵勇敢地站到“日人反战同盟”一边……亲切、热情、声情并茂的话语对据点内的日军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开始喊话时,他们还不时地打冷枪,后来据点里逐渐静无声息。
  此后,今野博多次对日照各个日军据点喊话。随着八路军武工队的军事打击和今野博的宣传,日军士气低落,不少人表现出厌战、思乡的情绪……县城东门碉堡附近与东海峪村旁先后发现了一些日军自杀的尸体。
  之后,今野博又对日照城的日军进行策反工作。在武工队和日照县敌伪工作站的帮助下,他很快与日照城里的日军翻译接上了头,并努力开展反战宣传。当那个日军翻译了解到今野博是真正的日本人,是日本反战同盟的战士时,他恭敬地向他鞠了一躬,羞愧地说:“你是日本人,帮中国抗日救国;我是中国人,却帮日本打中国。惭愧,惭愧!”从此不断地通过今野博向我军提供重要情报。
  1944年7月,今野博由武工队护送回根据地向“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山东支部”汇报工作,夜宿高兴区汪家庄子。次日拂晓与到高兴扫荡的日伪军遭遇。在突围中不幸被俘。
  之后,武工队多次营救无效,今野博被押到日照城,又转到侵华日军驻济南宪兵队部。面对酷刑,今野博坚贞不屈,始则闭口不言,后则滔滔不绝发表讲演,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庄严宣告:“只要我不死,仍要回到八路军中去!”后来,被秘密杀害于济南。就义前,他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不断地高呼:“打倒日本法西斯军阀!”
  1944年8月25日,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在赣榆县“抗日山”召开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会上,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向今野博致哀,代表中国人民给予今野博极高的评价:今野博同志与中国人民的胜利同在,与中国的高山流水同在!
  反战同盟山东支部编演了歌颂今野博的话剧《我们在一起》,再现了今野博感人事迹。之后,滨海军民将他的英灵安息在苏鲁交界的赣榆县“抗日山”灵园内,并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手榴弹形纪念碑。碑上书“日本国际友人金野博同志纪念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