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版“乐家老铺”的经营之道
——宏济堂博物馆探秘
2015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宏济堂博物馆入口的乐镜宇像及楹联
  宏济堂东号的老钱柜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一部《大宅门》,捧红了“乐四爷”和宏济堂;一次旧城改造,改变了宏济堂西号的命运。乐镜宇在药店经营中恪守家族古训,扶贫济困,诚信厚行,奠定了宏济堂的百年辉煌,同时也树立了“乐家老铺”的外埠标杆。
一语激出个“乐家老铺”
  济南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并称为“江北三大名堂”,而这三大名堂外都高悬着“乐家老铺”的匾额,其中的血缘关系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乐氏祖先最初创办了北京同仁堂药铺,并且世代相传,故同仁堂又称“乐家老铺”。
  产业壮大后,乐家后代子孙都想发展自己的事业,开设分号。为了保存同仁堂这块独一无二的老招牌,家族规定开设分号时不准用同仁堂的名义,只准使用“乐家老铺”的招牌。
  济南宏济堂的创始人是乐镜宇,也就是电视剧《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乐镜宇是同仁堂店主乐朴斋的侄子,人称“乐四爷”。乐四爷虽系同仁堂药店少东,但自幼受父兄歧视,所以养成了特立独行的反叛性格,对家族的药铺事业并不上心。
  对此,恨铁不成钢的乐朴斋曾对乐镜宇说:“将来不许你动草字头,这行饭你吃不了!”草字头指中医药行业,一听这话,向来不愿意经商的乐镜宇反倒下定决心,非要在药业上干出一番事业来。后来几经曲折,乐镜宇到济南闯荡,于1907年创办了宏济堂。
  到了1934年,乐镜宇的宏济堂药品销售额已占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成为乐家的重要财源。谁也没想到,这个“顽劣”的乐四爷会有如此的经营手段,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天马奋蹄自有成”。
  乐镜宇经营的济南宏济堂药铺原有东号、西号和中号三家,如今东号已经拆除,中号系新近复建,只有西号经过平移后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西号已建成了宏济堂博物馆,其中处处还烙着“乐家老铺”的印记。
  在宏济堂博物馆展区入口墙面正中,悬挂着创始人乐镜宇的照片,两侧有一联,名曰“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正是“乐家老铺”的一条祖训。“修合”指的是中成药的制作过程,此联是说在药品的制作过程中,用药斤两是否足秤、所用药材是否上乘、制作过程是否真按规矩去做等等,只有自己才心知肚明,旁人无从了解。医者所为是否对得起病家,上天都知道,善恶自有公论。
  东号曾是宏济堂的总店,乐镜宇对它也最为用心,临街门面是仿造北京同仁堂设计的。如今,博物馆中珍藏着当年镶嵌在东号正门上方的三块石匾,分书“乐家老铺”、“灵兰秘授”、“琼藻新裁”。
  说来有趣,这三块石匾也是与北京同仁堂同款的,系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勒郡王爱新觉罗·寿豈于辛丑年(1901年)所书。相传解放前乐氏各房开药铺时,都要到同仁堂拓其字,刻其匾,以示为乐氏药铺的正宗。“灵兰秘授”指同仁堂的医药理论、资料和方书等都是从黄帝的灵台和兰室秘密传授而来的,弥足珍贵。“琼藻新栽”意为同仁堂的药都是最新鲜、最珍贵的。
老铺子和老钱柜
  位于济南经二纬五路的宏济堂西号现在既是药店,又是博物馆,堪称“活化石”。这座建筑始建于1920年,1924年到1928年间翻建为楼房,两层砖木结构,由南楼和北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506平方米。
  被顾客踩凹陷的门槛、古朴厚重的实木柜台、木天花板下的传统宫灯、考究的明式家具、名贵的中药材……时光似乎凝固在了这里。时至今日,药铺仍在正常营业,每天不时有前来问医求药的顾客。若不是柜台上多了电脑,很容易使人产生穿越的错觉。营业中的宏济堂又何尝不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呢?
  狭义的“宏济堂博物馆”位于宏济堂西号南北楼之间的地下展厅,30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展出清顺治年间以来的各种中医药书刊、中药生产加工器具、宏济堂遗存等500余件。
  在众多与中药有关的展品,一个清代光绪年间的钱柜显得很另类。从宏济堂创立(1907年)到民国时期,这个座式钱柜始终“坚守岗位”,成为宏济堂从创业到繁荣的见证。
  钱柜是古代商贾店中使用的一种矮柜,大约与座椅同高,用于储存财物,类似于存钱罐。这款钱柜乍一看不过是个普通的木质箱子,柜面偏前位置刻有一条长10厘米左右的口槽,钱币可从槽中投入。除了放钱,平时又可供坐用,一柜两用,故也称“座柜”。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上大量流通的是铜币,民国时多用俗称“袁大头”的银元,所以在纸币流行开来以前,商家用的储钱箱就是这种钱柜。这种钱柜有个妙处,硬币从上方狭缝中投入以后,除非你掀开钱柜的盖子,否则就没办法再取出钱,以前古人就是利用这一点来防盗。民国时纸币的流通量逐渐增加,这种钱柜也就慢慢地被舍弃,如今倒成了稀罕物。 
  宏济堂的钱柜更具传奇色彩,据说当时店中的钱柜平日无人看管,每个用药者可以根据经济情况随意向钱柜中投钱,无钱者可以免费取药。很快,宏济堂在老百姓中间树立起良好口碑。
  据宏济堂的老员工回忆,宏济堂创立之后坚持医者仁心,经常为百姓施粥、施饭、施甜沫。甜沫本是济南街头的特色菜粥,可是宏济堂施的甜沫料放得足,居然能做到‘插筷不倒’,足见其诚。厚道制药,诚信经营,由此看来,宏济堂在短短几年内崛起绝非偶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