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支油枪,全都“张嘴”跑气
青岛专项整治油气污染防治设施,即墨一加油站被立案调查
2015年04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执法人员检查加油箱的油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吕璐 摄
     本报4月15日讯(记者 吕璐 通讯员 孙俊杰) 本月起,青岛市环保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油气污染防治设施专项行动,全面检查油气污染防治设施。6支加油枪的密封垫不是破损就是脱落,即墨的环秀加油站被环保部门立案调查。
  15日上午,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福州路上的金盾加油站,执法人员检查了加油站油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加油站储油罐卸油口、油气回收接口以及相关管路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等,以及员工操作是否规范、运行记录是否完善。检查发现,油气回收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现问题。随后又来到李沧的中石化储油库,这里的8个加油的设备都进行了改造,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现场闻不到汽油味。
  青岛市环保局机动车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检查发现,全市加油站的油气污染防治设施基本运行正常,个别加油站存在设备老化等问题。日前,在对位于即墨市的青岛宏利石油有限公司环秀加油站监察时发现,该站4台汽油加油机共有6支加油枪,其中4支加油枪密封垫破损,另外两支密封垫全部脱落,现场有一股汽油味。执法人员要求其立即改正,对其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加油过程中,油枪泄露出来的几乎都是挥发性有机物。”有关负责人说,尤其是机动车数量剧增后,油枪基本处于连续工作状态,如果不正常使用油气回收装置,挥发性有机物的泄漏量是相当大的。汽油挥发在空气中的“油气”属于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成分是挥发性混合烃类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从2013年开始,青岛市就已全部完成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污染防治设施安装验收工作,环保执法人员每季度对辖区内的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至少检查一遍,确保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对于擅自拆除、闲置或者不正常运行油气污染防治设施的企业严厉处罚。据估算,通过污染防治,青岛市每年可减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约8千吨,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约6千万元,有效控制了油气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
环保执法,智能手机现场取证
  日前,青岛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试点移动执法系统。15日,执法人员通过使用移动执法系统的手机终端,第一时间将检查情况传送回后方平台。
  移动执法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包括移动执法终端、移动执法箱、车载视频系统。检查中,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操作平台能第一时间将检查情况传回后方平台,移动执法箱中有摄像、录音、打印、扫描等器材,车载视频系统上有拍摄探头。就算在偏远地区执法时,执法人员也能第一时间将信息传回。
  而移动执法平台中还有污染源名称、地址、审批、监测、处罚等信息,并达到互联互通的功能要求。在现场,执法人员登录PDA手机终端可随时取出这些信息,并使用PDA手机的拍照、录音等功能完成现场调查取证。执法人员称,就像把企业的信息库随身携带在身上,提高了执法效率。
  借助在线监控系统,在PDA手机上还可查看企业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流量统计等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排污状况,达到全天候监管污染源的要求。
本报记者 吕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