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千年古县”跨越发展方兴未艾
2015年05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菏泽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爱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解维俊在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县长张乾山的陪同下到鄄城调研。
  家乡美如画。
  曹氏庄园乡村美景。
  投资18亿元的山东省中药产业园。(规划图)
  幸福在农民脸上绽放。
  孙膑故里,魅力鄄城。
  (本版照片均由鄄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提示◆
  鄄城县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辖17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鄄城县矿产资源丰富,地热集中热源区63平方公里,水温50—95℃,水质优良,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盐矿已经钻探成功,盐层累计厚度约87.25米,单层最大厚度37.8米,盐质含量在95%—98%,极具开采价值。
  鄄城素有“中国发都”之称,全县从事人发购销的人员5万人,正在致力打造百亿级的人发产业集群。
  本报通讯员 曹晓旺 丁秋松        
  鄄城作为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历史悠久,现有谷林尧陵、舜耕历山遗址、苏述御史牌坊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塑、商羊舞、鲁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鄄城人民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已经建成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粮食生产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山东旅游强县、山东县域旅游十强县,有“中国发都”和“中国北方绿色药都”之美誉。
  今年,菏泽市委、市政府把“产业提升、基础突破、扶贫攻坚、和谐创建”作为加快发展的四项工程。鄄城县委书记谷瑞灵、县长张乾山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助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鄄城将明确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通过集群膨胀人发、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盐化工等新兴产业,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特色产业园“唱大戏” 集群发展带动转型升级
  近年来,鄄城县坚持把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目前,全县在谈项目92个,成熟项目10个,投资额45.4亿元。今年以来,全县新建续建过亿元大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106.08亿元。
  全县形成了发制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一批专业园区。围绕专业园区加大招商力度,开展精准化招商,确保精确化落地,提供精细化服务,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鄄城素有“中国发都”之称,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发制品企业84家,鄄城县立足发制品产业优势,坚持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膨胀的理念,规划建设了2平方公里的发制品产业园。整个园区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水、统一供汽、统一治污等公共设施配套,确保把发制品产业园建设成一个模式新颖、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特色突出的产业园区。第一发制品产业园,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家,全部运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第二发制品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8家,园区项目全部竣工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利税5亿元以上。三园、四园即将动工建设。
  近年来,鄄城县把中药产业纳入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百亿级的产业来打造,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全力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由河南弘昌集团投资建设的山东舜王城中药科技产业集聚区正加紧推进,目前建成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入驻固定经营商户850余家,散户580户,日上市中药材及养生保健品1400余种,年交易额达40亿元。山东省中药产业园,是由安徽井泉集团投资建设的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孵化园项目。总投资18亿元,规划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重点建设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区、标准厂房、办公及配套服务设施等场所。主要生产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保健食品、中药日化用品和药械用品等产品。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2亿。
  打造盐化工产业集群。经探测,鄄城县地下盐总储量400亿吨以上、盐质居全国之首。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县里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盐化工产业园,打造盐化工产业集群和华北最大的盐化工基地。县委、县政府对盐矿的勘探和开发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矿业管委会,财政投资420万元,把第一眼勘探井转变为生产井。同时,鄄城县还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盐化工产业园总体规划。鄄城盐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纯碱化工、氯碱化工、碳一化工三条产业链,预计到2020年园区总投资规模可达3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利税200多亿元,形成以100万吨烧碱生产能力为标志、具有多种延伸产品的盐化工产业集群。目前由上市公司青岛碱业投资20亿元的盐化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下半年将落地建设。
“乡村文明行动”结硕果 农村美起来农民笑起来
  近年来,鄄城县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文明行动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去年,县财政列支36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亿元。今年,县财政再拿出20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各乡镇、街道把城乡环卫一体化纳入财政预算,村级依照一事一议或村规民约,按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收取保洁费;同时整合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乡镇创建等方面的资金,多元化扶持乡村文明行动开展。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村村净”。鄄城县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开展大兵团作战,大打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人民战争”,县直68个包村单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帮扶。全县累计出动人力10余万人次,各类机械1万余车(台)次,清理“三堆”12万个,清运垃圾8万余吨,农村基本实现了“村内大街小巷洁净,村内及周边坑塘空地洁净,村外道路沟渠洁净,村内环境面貌整洁有序”的“三洁净一有序”目标。
  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各乡镇(街道)的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进行了查缺补漏。全县17处垃圾中转站全部正常运转,新配置钩臂式垃圾箱1000多个,农村垃圾收集运输车、垃圾桶、垃圾箱等各类环卫设施全部配备齐全。按照500人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全部配齐了保洁人员,工资足额及时发放。17个乡镇(街道)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部托管给了保洁公司,保洁公司全部通过竞争招标产生。17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环卫所,每个环卫所配备5-7名专职人员,负责对保洁公司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强化道德文化建设,确保“村村美”。在去年85%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1/4的村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的基础上,今年每个乡镇(街道)新创5个市级以上标准的文明示范村,连线成片打造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全县32个省市“第一书记”帮扶村,率先建设成为市级以上文明村标准的村庄。以四德榜、红白理事会、新农村新生活培训为抓手,全力推动村风道德建设。目前,全县“四德榜”已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农村建设文化广场372处,年底确保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成立群众文艺演出队伍1100余支,群众文艺汇演蓬勃开展;切实加快文明宣传一条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菏泽精神、新二十四孝、移风易俗等深入人心。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提升“村村通”。围绕改善群众出行环境,绿化、整修路肩1100公里,对示范村主要街道及连村道路进行了硬化,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在村庄主街道两侧、村居周边、房前屋后、连村道路等,植树24万余棵;对村内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全部安装路灯,进行亮化,全县农村路域环境大大改善。
  目前,全县基本实现了“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踩泥,晚上不摸黑,垃圾有人扫,活动有广场,四德有榜样,学习有讲堂、安全有天网”的目标。乡村文明行动和城乡环卫一体化活动的开展,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更提升了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给农村带来了由内及外的变化和变革,切切实实给农民送去了实惠,送去了欢乐,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鄄城西北两面被黄河围绕,为改善交通闭塞的局面,近年来鄄城县通过政策支持、国家扶植等,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京九铁路途经鄄城并在此设站,该县在车站附近建设了投资60亿元的菏泽物流园区,已被山东省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交通部重点支持的项目。目前,企业已经到位注册资金1200万港币,项目科研报告及一期1457亩详规和三期1万亩详规于今年三月份在省规划院已开始制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原地区的内陆出海通道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无水港口。
  鄄城距欧亚大陆桥新石铁路只有35公里。境内有220国道和济董、临商、鄄巨、沿黄四条省道,济菏、菏兰、日东高速分别靠县境东、南而过,纵穿鄄城县境的德商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投资9.1亿元的黄河公路大桥主体全部竣工。临商路复线菏泽至鄄城段已建成通车,济董公路鄄城段正在抓紧施工,这两条道路是全市乃至全省高标准的一级公路,鄄城县内将有两条一级公路、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京九铁路,鄄城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根本改善。
  鄄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重点项目区实现“六通一平”,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城乡电网建设完备,电力供应充足。
这里,文化旅游精彩纷呈
  遍地人文、一城古风,是鄄城人的骄傲。
  近年来,该县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名胜古迹为主体、历史文化为内涵、民俗文化为映衬”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以兵圣军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文化旅游综合体、以帝尧陵为中心的尧陵文化旅游综合体、以雷泽湖为中心的祖源文化旅游综合体、以新城区为中心的乡村休闲旅游四大旅游综合体,构筑沙河生态、金堤绿色长廊、105华里黄河风情和民俗风情四条黄金旅游廊道,重点实施孙膑旅游城、帝尧陵、历山雷泽湖、温泉度假村、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沙河湿地公园等十大旅游项目建设。
  目前全县拥有4A景区两处,3A景区两处,2010年获得山东旅游强县称号,2011年被评为山东县域旅游十强县和全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县。
  大道通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