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讲日语,喊操也得用”
抗战时期青岛特别公署日语奖励规则公开,测验合格可获津贴
2015年08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青岛特别公署发布的日本语学试验奖励规则。 山东省档案馆供图
  ◥规则指出,日学学习要达到“真正亲善”。 山东省档案馆供图
     “每年举行两次试验,合格者按不同等级发放奖章及奖励津贴……大力制造以学习日语为荣的气氛。”26日,省档案馆公开青岛特别公署制定的《日本语学奖励规则》,规则说明奖励日语学习的原因是“新东亚之民族,须与日本提携方可宣扬东方之道德”。

  本报记者 周国芳
 通讯员 杨春娃
因一封信,宪兵队逮捕师生30余人
  在抗战全面爆发前,青岛已经有了相对健全的学校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事业机构,小学1227所,学生42481名;中等学校8所,学生3000余名。抗战开始时,这些学校全部解散。
  到日伪占领时期,青岛学校被强令改组复校。日伪设有第一、二中学,第一、二、三女中及伪市立师范学校,还设立东文书院、青岛学院商业学校、青岛学院实业学校等3所学校。
  其中,部分学校“私下”支持抗日活动,但遭到查处。比如胶济铁路青岛中学(简称铁中),该校师生在抗战前期曾支持抗日,抗战期间各中学陆续恢复开学,铁中不予开课。1938年12月,重庆有人给青岛同学柯远镕(在胶济铁路任火车车长)寄信,邀他到后方去。此信被查出,日本宪兵队以铁中有抗日组织“铁血团”为由先后逮捕师生30余人。
  1939年,日本宪兵队在私立明德小学查出一部电台和一些抗日书刊,便将该校校长逮捕刑讯,勒令该校停办一年多。1944年3月20日夜间,日本宪兵队对青岛市中学教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镇压,说教员们是“危险分子”,其中私立礼贤中学的教员唐万之被折磨死,其余的释放后也都生了大病。

刊登小学生文章,“抗日无疑自掘坟墓”
  占领青岛后,日伪开展奴化教育,其中重要目标是青少年。在改组的学校中,强制推行日伪教材,普及日语。
  日伪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用日语,用日语向老师问安,课堂用语要讲日语,甚至喊操也要用日语。日伪篡改学校教科书,删去书中所有抵御外侮等具有民族意识的内容,换上“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同文同种”、“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等内容。 
  日伪不仅检查、封存抗日书籍,而且向机关、图书馆及学校赠送日本图书。1940年10月14日,“为助成图书馆及学校事业发展,伪华北文化事业协会青岛支部由其支部长多田武雄“赠送”图书馆及学校日本语图书。
  “抗日政策,无疑自掘坟墓,因为日本的雄厚实力,决非中国所能抵抗的。”这是当时台西镇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学忠的作文《认清自己的身份》。日伪创办报纸多次刊登小学生的反共亲日文章,利用孩子之口来蒙蔽更多的人。

特意编排话剧,主人公叫“辛满舟”、“和日昇”
  为控制舆论工具,混淆社会视听,日伪创办了广播电台、期刊、报纸等。1938年3月21日,日伪成立青岛放送局(青岛广播电台),每天播放日本国歌和伪政权国歌《卿云歌》还有《大东亚进行曲》以及“旭日升,耀光芒,富士山颠彩凤凰”之类赞美日本的歌曲。
  日伪电台还播放各种配合时势的广播演讲,在广播节目前后插入运动标语,并将大批无线电扩大器装设全市各电影馆、戏院、主要车站内,让市民聆听。
  日本宪兵队严格管制收音机,民众只能使用伪“华北广播协会”监制的三管、四管收音机,三管只能收听青岛,四管只能收听北京。他们挨家挨户检查,认为没有问题的就在机内贴上一张盖有“日本宪兵队检阅”的纸条,如果查出收音机是超外差式两个波段的,那就要以“反满抗日”论处。
  此外,日伪还编排上演话剧,其中有一个叫《东亚三兄弟》。三个主人公起名寓意深远,分别叫“辛满舟”“和日昇”“仲华民”。剧本第四幕题目为“三兄弟矢志合作举行结盟式”,第五幕为“三兄弟组织联合军进攻匪剿”,第六幕为“联合军剿共胜利,日、华,满三国实现合作,建大亚细亚洲和平基础,开会庆祝之盛典”,足见编剧之用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