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通知书,让传统活在现代
2016年07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尽管拿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懂书法、练书法的更是凤毛麟角,但人们还是能从手写通知书感受到艺术的美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是发自内心的,源自几千年文化传承中的情感积淀。很难想象,如果这份情感消失了,独特的感悟不见了,我们赖以自豪的文化传统又体现在何处?

  又到了一年中高校投递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于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新生来说,除了考上大学的喜悦之外,还多了一份期待。因为该校的录取通知书,是由学校的老教授与从校外邀请来的书法家亲笔手写的,而且这一传统已坚持了十年。
  相比于印刷体的录取通知书,毛笔手写的形式确实显得古老,也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份通知书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收藏价值。尤其在很多人连笔都极少拿起的互联网时代,通知书上各具特色的“书法作品”,对学生以及公众而言更是个提醒:某些看似古老的生活方式,其间却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现代人珍视并传承下去。
  单就生活而言,在一个指纹识别越发普及,甚至有些手机都能读取虹膜的时代,甭说书法艺术,就连动笔写字都显得有些“奢侈”了。对于多数人而言,日常也就是办理证件或签署合同、账单等时,动动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就连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工作者,纸笔也早已被电脑所取代。或许在孩子那里,情况还有所不同,他们有作业要写,部分学生还会在家长的督促下练练书法,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在这方面就远远不如了。在“世俗”力量之下,一开始陕师大制作手写通知书的消息传出时,就有不少人批评其“作秀”。
  时至今日,这一传统已坚持了十年,越来越多的人从中看到了坚守的意义所在。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很多人对于陕师大的新生是艳羡的,他们还没入学,就拥有了一份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尽管拿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懂书法、练书法的更是凤毛麟角,但人们还是能从手写通知书感受到艺术的美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是发自内心的,源自几千年文化传承中的情感积淀。很难想象,如果这份情感消失了,独特的感悟不见了,我们赖以自豪的文化传统又体现在何处?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倡导现代人放弃现有的生活方式,放弃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从一份小小的手写录取通知入手,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就写字而言,历史上出于记载和通讯的需要,书法艺术存在的基础更为牢固,换到今天,电脑应用和手机通讯的普及,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即便如此,哪怕作为一种基本生活之外的高层次需求,现代人也应该给传统文化以足够空间,比如读读古典著作,比如练练书法写作,又比如听听传统戏剧,这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上乃至生活上的自觉。
  其实现在还好,最起码看到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人们还是艳羡的,因为能够从那一幅幅“书法作品”中有所感悟。最怕的是,当人们看惯了电脑上手机上各种程式化的字体,当人们连笔都拿不起来的时候,在面对手写的书法作品时,只剩下了无动于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