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修复7件孔府青铜器
主要清除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物,减缓锈蚀速度
2016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工作人员修复孔府旧藏的青铜器。
     本报济宁10月18日讯(记者 汪泷 通讯员 谭淡 张帅) 首批7件孔府旧藏青铜器日前由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修复中心修复完成。这批孔府旧藏青铜器时代跨度从西周至清代,器型各异,其中有一件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鲁国故城遗址,距今有2000多年。 
  “这7件青铜器都是孔庙中的祭器、礼器。”在修复中心,担负修复工作的文保工作者孔祥伟说,其中有一件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鲁国故城遗址,距今有2000多年,其余6件是明代的,此前一直在孔庙大成殿中使用。 
  孔祥伟介绍,这7件青铜器分别是豆、鼎、爵、簠4种,因为年代久远,大多都出现了粉状锈病害。“这种锈蚀物对青铜器有很强的损害,容易快速扩散,久而久之会导致文物完全损毁。” 
  今年3月份,修复中心先取出两件青铜器进行修复,“我们严格按照文物修复规程,首先清除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物,然后涂刷BTA缓蚀剂用于减缓锈蚀速度和程度,再根据每个青铜器文物自身特点,对部分文物施以B72丙烯酸树脂进行表面封护,隔绝青铜器文物与空气中水汽、霉菌等致病因素接触。”孔祥伟说,另外5件青铜器也按此步骤进行修复。 
  此次青铜器文物修复系曲阜首次对孔府旧藏青铜器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结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经验成果,严格执行修复的数字化和档案化,将修复信息纳入文物基本信息,建立健全了修复文物的长效监测机制。
  通过本次修复工作,中心文物修复人员全面掌握了青铜器修复的技术规范和工作要领“目前我们正在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将对三孔景区内数百件珍贵的青铜器展开大规模的修复保护工作。”孔祥伟表示。

 □相关链接                                   
孔府典藏文物 商周十器最珍贵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或“圣府”,曾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历代衍圣公的衙署和私邸。初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三间,其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奉祀孔子,依庙建宅。如今的孔府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清时代所建。孔府占地面积约180亩,各类建筑463间。府内楼堂厅轩栉次鳞比,长廊曲径,扑朔迷离,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封建贵族庄园。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封建官僚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内还藏有自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文书档案,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档案。
  孔府收藏大批历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于乾隆三十六年赏赐孔府。孔府还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玛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剑履、袍笏器皿,另有历代名人字画,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有。孔府并存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现已整理出9000多卷。孔府档案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档案。
       本报记者 汪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