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抗战”写入中小学教科书
今年春季起全面落实,我省已接到函件
2017年0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教育部有关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资料片)
     以后中小学教材里,“八年抗战”都要改成“十四年抗战”了!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要求称,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专家表示,此函发布,某种程度上是回应了学界讨论,回归历史,正本清源,也更加符合民众的认知。
  本报记者 郭立伟

修改覆盖所有学段
以及所有相关学科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对中小学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据悉,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2016年10月,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据悉,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用的说法就是“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1月10日下午,记者了解到,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已经收到该函件,四川、河南等省份也于同日收到。
强调十四年抗战
更符合历史事实

  公开资料显示,“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而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日本大规模地侵略中国,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央党校教授郭德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若不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实际上就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都排除在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有媒体分析,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客观全面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有意义的。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不光影响历史认知
也会影响语文学习

  “以后历史教材讲到‘九一八事变’,后面可能就会加一句‘从此中国人民进入抗战时期……’别看就一句话,解答了很多学生的疑惑。”山师附中高二历史备课组组长张守忠说。
  有专家表示,由于大家已经长期习惯了“八年抗战”的表述,一经更改,在中小学授课上,教学体系的转变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都会有相应变化。
  山师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张军伟表示,教材更改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历史教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影响也很大。“鲁迅的文章《“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在1931-1937年这个时间段写的,孙犁的《荷花淀》,反映的也是劳动人民的抗战事迹。教材更改,更有助于学生深度解读与那段历史相关的文学文艺作品,才能看清今天的现实,更好地审视今天的生活。”张军伟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