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天三人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7年01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3岁的郭春霞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报记者 王小蒙 摄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平时在手术台上救人,而这次的捐献不同,因为只有我能救他。”1月16日上午,寿光市侯镇中心医院的医生常春晓,在山东省立医院捐献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因为不太够用,第二天还要再捐200毫升。当天,省城共有三人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年龄最大的一位53岁。

  本报记者 王小蒙    

一周前父母才同意
  1月16日上午八点半,在山东省立医院血液科采集室内,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常春晓躺在床上。医护人员将两根管子连接到他的胳膊上,造血干细胞就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缓缓流入血袋。
  “今天先捐200毫升,明天还要再捐一次。”常春晓今年37岁,他和妻子都在寿光市侯镇中心医院当医生,常春晓在外科,妻子张素华在妇产科。
  2011年前后,常春晓在单位组织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活动中,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很多同事都加入了,我是第二位配型成功的捐献者。”作为医生,常春晓知道造血干细胞配型非常难。今年7月份他接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初配成功的消息后,一度非常激动。
  “得知自己能救人,真的挺开心。”常春晓说,因为能救人一命,他没有犹豫就答应捐献了。一周后,常春晓又捐献了一次造血干细胞血样,进行了高分辨检测,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与那位患者的配型完全成功。“平时不抽烟,捐献前两周,还有意识地戒了酒。”
  常春晓第一时间将配型成功的消息告诉妻子,并得到了她的支持。然而,当在老家务农的父母知道后,却极力反对。常春晓说,为了征得父母的同意,他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先后经过四五次的沟通,才在来济南前一周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这次救人和以往不同
  “从得知配型成功以来,本来还怕体重不达标,救不了他,好在体检没问题。”常春晓身高1.65米,体重50公斤左右,虽然偏瘦,但体质还不错。山东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赵娜介绍,他的体重刚刚达标。
  据了解,受捐者比常春晓小两岁,体重却要重40斤。因为捐献一次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不够用,1月17日,常春晓还要再捐献200毫升。“中午十二点多捐献完时给父母打了个电话,他们都支持我再捐一次,说救人就要救到底。”
  作为医生,常春晓认为救死扶伤是他的本分,并不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在他看来,因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很低,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还是很幸运的。
  常春晓说,虽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也是在救人,但捐献还是与平时工作不一样,算是换了一种方式救人。“因为只有我能救他,可以说我是他的唯一。”巧的是,常春晓第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间,正好是受捐者的生日。在他看来,这应该算是送给受捐者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去捐献的事情我没有声张,但还是被一些同事、朋友知道了,大家都说我是好样的,7岁的儿子虽然不是很懂,但也说佩服我。”常春晓觉得,自己这点微不足道的力量能救一个人的生命,感觉很有意义。
53岁捐献者跨洋救人
  1月16日当天,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和济南军区总医院,还各有一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今年53岁的捐献者郭春霞来自东营,是当天三位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另外一名捐献者是来自德州的29岁美术老师杜新勇,当年母亲因患白血病去世后,他便登记成为一名志愿者,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救人一命。
  “一般捐献者的年龄在18岁到45岁,而造血干细胞的血样会保存到55岁,不过50岁以上的捐献者就很少见了。”赵娜说,从她接手山东省红会造血干细胞工作以来,这是她遇见的省内年龄最大的捐献者。
  “好在我身体还不错,9月份得知配型成功后,就一直准备着捐献。”郭春霞的捐献对象,是一位远在美国的中年女性。虽然年龄比她小,但却比她足足重20斤。因此,郭春霞也需要捐两次。
  “时刻准备着捐献呢,吃了不少东西补身体,怕感冒雾霾天也都不出去了,以前就是戴着口罩也会去锻炼的。”郭春霞说,从得知配型成功以来,丈夫一周给她熬一次骨头汤,姐姐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她炖一次乌鸡。补血用的阿胶和大枣也吃了不少。
  郭春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因为美国那边的审核比较仔细,先后寄来了两次写满密密麻麻问题的问卷,七八页问卷纸铺了一地,用了一个周末才填好。“我的眼睛有点花了,丈夫就念给我听让我回答,生怕答错了捐不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