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钻井公司牟希训:
“老石油”退休有知足也有遗憾
2017年04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4月1日,海洋钻井公司平台建造组年满60岁的“老石油”牟希训正式退休,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钻井行业。对牟希训而言,最欣慰的是历经半年多努力他顺利完成了公司在建胜利90米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桩腿监造工作,推动该平台进入下水调试阶段;而让他遗憾的是,自己无法与同事一起亲手将新平台“交给”公司。
  本报记者 邵芳 
通讯员 刘寿强


学徒工成长为工长

  1977年12月20日,年仅20岁的牟希训来到时称九二三厂的河口指挥部,成为一名钻井学徒工。牟希训记得,那天来自栖霞的21名同乡乘坐大卡车,一路轰轰烈烈地驶向东营油区,“大片大片的芦苇地,可以说荒芜人烟。”
  “确实苦。”牟希训说,钻井常在荒郊野外,没有房子住,员工就将芦苇打成捆、外面抹上白灰搭起“苇箔房”,所有人都睡在大通铺上。最艰苦的还要属井队搬家,一个个沉重的“铁家伙”被拆装后,人拉肩扛地从一个地方搬运至另一个地方。
  在奋勇会战的环境下,牟希训时常告诫自己“要抓住机会学习成长,功夫总不负有心人。”于是牟希训常常在老师傅一旁搭把手,一有机会就动手操作熟悉设备性能,闲暇之余还不忘跟老师傅们请教经验技巧,慢慢他巩固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朴实肯干、性格温和的他也格外受老师傅器重。
  就在日复一日的实践和不断思考中,没几年牟希训成为了技术过硬、独当一面的井队机械工长。

“你来了,冬休就走了”

  1990年年底,恰逢海洋钻井公司招聘技术人才,带着对神秘大海的向往,牟希训以工长的身份来到了胜利六号平台,开始了27年的海上石油情缘。
  “以前只是听说海上和陆上不同,但是只有真正参与到海上钻井施工,才能为大家所创造的价值感到兴奋。”牟希训说。
  到海上工作是幸福的开始,同时也是“幸福”的结束。当时出于安全考虑,油田海上钻井有个“习惯”,在冬季冰期时钻井平台停止施工靠港过冬,一待就是近半年时间。然而在1991年年初,胜利六号平台因气象及地质海况原因,桩腿没有在冬季冰期前顺利拔出,无法靠港停工。因此,平台加强海况、冰凌观测及预防,加大安全生产保障力度,同时加强了各类设备的保温工作,竟在冰期顺利实现了安全钻井,从此海上钻井休冬期取消,海上增储上产大开发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也正因如此,同事们常调侃道“老牟,你来了,冬休就走了。”
  休息的日子里,他抱着专业书籍查设备原理,结合现场问题和状况,剖析制定解决办法及维护措施,以此提升自身技能素质。“钻井设备是保障海上增储上产的基础,由于海洋钻井特殊的工作环境,就决定我们必须练就一身懂故障、解难题的‘金刚钻’。”牟希训说,当材料不足,自主想办法、保生产成为海洋钻井每名机械工长的优良传统。
  2003年,热爱学习的牟希训取得高级技师资格,成为了油田第一批高级技师。

平台建造的安全卫士

  2009年6月,牟希训到了52岁下平台的年纪。初到后勤单位工作,让他感觉“不适应”。恰逢海洋钻井加大装备升级改造力度,为像牟希训这样经验丰富又想继续发挥“余热”的老师傅们提供了平台。  同年9月15日,包括牟希训在内的平台监造团队赴大连,开始胜利十号平台的监造工作。此后的8年里,他相继参与5条平台的桩腿监造任务。
  作为平台建造组的一员,牟希训的任务就是每天对施工现场督查、对施工方进行指导,确保每一步骤按照标准工艺完成,再对完成的建造部位精准测量、测试以保证平台建造合格合规。
  2016年,牟希训承担起了胜利90米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桩腿监造工作。胜利90米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127米高,相当于42层楼的高度,3根桩腿共12根钢管,1224道焊口,都要做到精准焊接。
  桩腿分段建造中,他到现场认真查看分段打磨情况;每个分段验收时,他对照设计仔细对齿轮拱度和直线度进行测量,严格把关;在后续分段对接过程中,他层层登高,对桩腿的每个细节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细致观察测量,确保桩腿每30米不超过3毫米的设计安装误差。
  虽然牟希训正式退休了,但他心中还默数着交平台的日期,他坚信新平台会在海洋石油开发中闯出另一片天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