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好,这个世界就会好
2017年12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大白
  这个世界
还会好吗

  每每有负面消息流传,朋友圈里就会被担忧的情绪弥漫,许多人转发这些消息的时候,往往会跟着这样一个问句,“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伤疤是移不走的,可是,我们真的就此要怀疑、否定整个世界吗?就像之前的每一次,听到有老人碰瓷,从此不再搀扶帮助老人们;听到女子酒店遇害,就不再相信任何陌生人……适当的警觉是必须的,可是过度的冷漠,势必会造成另一种伤害。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大家又纷纷转发一个被誉为“年度最走心”的广告短片,题目就叫《这世界没那么糟,有人在偷偷爱着你》。它先带你去感受世界的冰冷和无奈,甚至在人性冷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凶手和受害者。可是,在最后时刻,不管陷入了怎样艰难的困境,都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悄悄降临。
  在二者之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一事件背后的归因方式,恰好呈现了这个人内心深层的信念系统,比如,你是以善为基调推测别人的动机还是相反?你是外归因,把所有的结果都推到外部的不可抗逆因素上,原生家庭不好、教育不好、社会环境不好?还是透过某种结果的发生,去审视自己作为一段经验的创造者或体验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正如著名心理专家黄启团所说,也许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和事会让你失望,但千万不要自己令自己失望,也许社会很残酷,但我们仍然可以活得有温度。仅仅是换一个心理视角而已,它让我们和现实世界来了一次温暖的释怀。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当你在追问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不妨在心底问问自己,“你好吗?你好,这个世界就会好!”
乐观者永远相信
世界没那么糟

  之前,看过一则新闻,杭州某13岁学生因为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跳楼,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不少人因此把《王者荣耀》批评为精神鸦片,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王者荣耀》仅仅是一款容易玩上瘾的游戏而已。我们到底会不会被它牵着鼻子走?归根到底在于你内心的自我控制能力。
  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能力让世界换一个面孔出现,我们却依然还有选择回应的权力,是愤怒与痛苦?还是麻木与绝望?是复仇与惩罚?或者,治愈与重建?这些选择权,都在我们的内心。
  事实上,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通过大量的研究也发现,那些活得开心幸福的人和那些活得痛苦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有着有趣的区别,赛利格曼把这两种人称为“乐观者”和“悲观者”,具体来说:
  1、时间框架上的不同:对于不如意的事情,乐观者会认为这是暂时性的;而悲观者则认为是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对于生活或工作上的好事,则刚好相反,乐观者会认为是长远的,而悲观者总认为那是暂时的。
  2、独特性与普遍性的区别:对于困难,乐观者会认为这只是个别事件;而悲观者则解读为这是他人生的常态;对于那些好事,乐观者认为这是普遍性的;而悲观者,则以为那只是个别特例。
  3、行为与特质的区别:对于取得的成就,乐观者会把成功归于自己的特质,因为自己有能力,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成就;而悲观者认为这个成就只是某个行为做对了取得的,跟自己的才华没有关系。而对于所犯的错误刚好相反,乐观者会认为只是自己的某个行为造成的,只要改正了这个行为,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而悲观者却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是人的问题,才导致这样的错误。
  回到开头的话题,那些悲观者从负面新闻里,获得的是满满的怨气和对整个社会的失望,进而转为泄愤和攻击,在他们眼里,整个世界都不好了;与之相反,乐观者却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相关部门已经在紧急行动,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督导检查。
  那么,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面对负面消息流传时,我们能做什么呢?我的答案是,从你最擅长的地方入手,尽可能地为这个社会传递正能量,而不是相反,这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没有之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