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配上诗文 裱出国画样式
莱西农民艺术家独创木雕国画技艺,作品有特色受到市场认可
2018年07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昌波的木雕手艺没有放下。
  木雕国画作品《寒雀图》。
   本报记者 宋祖锋 本报通讯员 公志程
  木料雕出寒雀,裱在宣纸上,空白处配上诗文,将立体的木雕技术和平面的国画艺术融合一起,今年58岁的莱西农民李昌波,独创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木雕国画”,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艺术家。
木雕融合国画  探索艺术创新
  走进莱西市姜山镇岭前村李昌波家的堂屋,琳琅满目的木雕国画作品涌入眼帘,摆放在堂屋正中的“丰衣足食”尤为醒目,还有栩栩如生的福满乾坤、步步高升、五谷丰登等作品造型。在一幅刚刚完成不久的画作《寒雀图》前,凹凸的画面,远看是幅画,近看又有层次感,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观赏感。
  今年已经58岁的李昌波,自幼爱好书法绘画,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学木雕。1991年,李昌波尝试雕刻的第一例作品一对莲花鲤鱼烛台竟被一古董商以600元的价格收购,这在当时的小村庄引起了轰动,从此也让李昌波与木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李昌波利用一切闲暇研究木雕,制作了大量惟妙惟肖的作品,成为当地很有名气的“乡村木雕艺术家”。当木雕工艺日渐成熟时,李昌波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自己的木雕作品和传统中国画的诗词、书法篆刻相结合,创造一种全新的立体的“木雕国画”艺术样式呢?
  李昌波介绍,所谓的木雕国画,就是根据不同木材的天然颜色,雕刻成花鸟鱼虫人物等,再辅以书法诗词及印章装裱在宣纸上,用中国画的格式做,便成了立体的木雕中国画。

从小绘画有基础 作品充满田园风
  李昌波之所以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源于他深厚的国画情结,他继承了母亲绘画的天赋,从小画什么就像什么。“中国画讲究书画一体,形神兼备,这是单纯的木雕艺术所无法表达的。”李昌波说道,“木雕作品则根据不同木材的天然颜色,雕刻成花、鸟、鱼、虫等,用中国画形式,把木雕作品辅以书法诗词及印章装裱在宣纸上,一幅立体的木雕中国画便诞生了。
  如今,李昌波已经较好地实现了木雕与国画的融合。他的每一幅画都以田园生活为主题,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或细节,运用传统中国画的写意技法,借用想象、夸张,在追求形似的同时,讲究木雕和诗作的珠联璧合,拙朴而传神,极富生活气息。
  细观他的作品,无论是足以乱真的黄杨木玉米、大豆,还是红色的榉木花生米,白色的桦木水饺、大蒜、蘑菇,深红色的枣木金龟子,黑色的乌木蛐蛐、一鸣惊人的蝉、剪柳的春燕等,都采用木材的自然颜色,每幅画作都让人产生走进田园融入自然的神往。

辞职专门搞创作 不计辛苦享乐趣
  为了做好“木雕国画”,李昌波付出了很多,他辞去了原本不错的外企工作。“现在我除了种好三亩口粮田,就是鼓捣木雕国画。或许我比别人清贫些,但我的精神富足了。”如今,许多客商慕名而来,也充分表明了这项充满民俗气息的艺术形式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此同时,李昌波的木雕手艺也没放下,茶台、花架等大型木雕作品也通过他的巧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周围的邻居也常常结伴到李昌波的家里,观看李昌波艺术创作,免费享受这份精神大餐。
  李昌波表示,虽然木雕国画非常适合宾馆、家庭等背景装饰,但是其创作过程比较复杂,首先要选好木材,进行雕刻,然后打磨,再是作画,难以大批量制作,不能接受客商的大量订购。
  如今,李昌波的木雕国画不仅给他带来了快乐和享受,也得到外界的认可。他希望自己的画作能给更多的人带来美的享受,赋予普通的木头以生命,在平凡的农家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