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阁:铭刻初心的历史丰碑
2018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曙明
  1948年9月,古老的济南城经历了空前惨烈的战火洗礼。为了留住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便有了如今的解放阁。
  济南地处战略要地,北上京津,南下沪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城墙乃城防之墙。昔日济南的城墙,砖石砌垒,高10米,宽16.67米,周长6160米。其中,有城楼11座,垛口3350个,旗台55座。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辅之以城墙外的护城河,济南城的易守难攻可想而知。明朝“靖难之役”期间,铁铉就是凭借着高大坚厚的城墙和忠贞意念,据城死守,朱棣的燕兵围城三个月,久攻而不能克,只好撤围而去。
  “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是济南战役的响亮口号。可是,说起王耀武,这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政府军之高级将领,可不是酒囊饭袋的草包将军,而是位能打硬仗的抗日名将。他身经百战,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大会战,譬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等,他都率部参加过,且屡屡重创日军,并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战功卓著而不断升迁。济南战役期间,他率领10万精锐大军据城死守,给人民解放军的攻城部队造成的伤亡可想而知。
  史载,济南战役之后,新华社播发的战报是:毙伤敌军22433人,俘虏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另有2万余人战场起义。可是,任谁都不能忘记,胜利的喜报不是用掌声换来的,而是靠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和将士们的血肉之躯取得的。据战后不完全统计,人民解放军在七天七夜的攻城作战中,伤亡26991人,其中阵亡了8000人左右。“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默默诵读毛泽东这段名言,想想先烈们为之壮烈的初心,任谁都会感慨万千。
  从黑北路由西往东看,解放阁“鹤立鸡群”,端庄、伟岸,就像历史的丰碑矗立在人们的眼前。
  解放阁是由台基和阁楼两部分组成,说起它的兴建过程,我不免也为之心酸。1965年,为了纪念济南战役,告慰牺牲的先烈,济南市人民政府在当年攻城作战的突破口处,也就是原城墙东南角,动工兴建解放阁。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台基砌垒完成后,阁楼主体尚未动工,就因为十年动乱而被迫停建,而且一停就是20年。
  解放阁坐东面西,石砌的台基高10米,面阔2150平方米。正面和南壁有耀眼夺目的“解放阁”三个大字,此为济南战役期间,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亲笔题写。在正面阁标下方,开有左右两道台阶,由此可拾阶而上。台基东壁,镌刻着在济南战役中壮烈牺牲的3764位烈士的英名,台基西壁,则有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解放阁修建碑纪》。这两面石刻均为后来续建阁楼时所镌。
  改革开放之后的1985年,济南市人民政府组织力量开始在阁基上续建阁楼,并很快于1986年9月24日竣工,当时距济南解放已有38年。
  解放阁的阁楼主体,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金黄琉璃,红瓦覆顶,攒尖宝顶,翘角重檐,斗拱承托,花岗石贴面,上下两层,通高24米。可是,这24米的通高是建立在10米高的台基之上,所以,解放阁的整体高度应为34米。庄重的阁楼与宽阔的台基好似浑然天成,让整个建筑显得既庄重又壮观。
  沿着正面的台阶拾级而上,不消吁吁就到了阁楼下层的“济南战役纪念馆”。悬挂在阁楼下层正面的这方匾额,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所题写。迟浩田参加过济南战役,担任过济南军区政委。阁楼下层外有环廊,廊与阁由抱厦连接。环廊内侧的阁楼墙壁上,镶有八组反映济南战役场景的汉白玉浮雕,画面生动逼真,内容丰富深刻。环廊外为平台,周遭置有石栏。纪念馆内以红色为基调,四周展示的是济南战役的相关资料。或枪炮、旗帜,或图片、报纸,立体般地向人们呈现出济南战役的惨烈场景。大厅正中有座3米高解放军攻城勇士们的群雕塑像,让人看后不由得心生肃穆。站在大厅中央,面对着“攻城突破口”几个大字,我不免浮想联翩,耳边似乎传来了不绝于耳的枪炮声,眼前仿佛闪现出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继承遗志就是不忘初心,如此才能让先烈们死得其所。
  阁楼上层是观景平台。在平台上环绕四周,眺望八方,远近高低皆是美不胜收的宜人景色。护城河畔群泉簇拥,河上小桥别致典雅,河中画舫穿梭游弋,亭台楼阁错落两岸;还有那车水马龙的黑西路,游人如织的黑虎泉,远山如黛的千佛山,古色古香的宽厚里……但是,站在解放阁上,面对眼前的胜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先烈们不忘初心的豪情壮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