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静叙述中寻找背叛之源
2018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英国“荒诞派”戏剧大师、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代表作《背叛》近日在济南首演,让现场观众真切感受了一次“品特式”的日常生活平静状态下的“威胁”,也给我们的戏剧观念带来了一次新的启示。

  本报记者 黄体军             

拒绝道德评判
  《背叛》一剧可能会让喜欢作道德判断的观众失望。在此有必要了解一下品特及其戏剧观。品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性剧作家之一,2005年因“在作品中提示出隐藏在日常闲谈之下的危机,并强行打开了受压抑的封闭房间”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戏剧被人们习惯于称作“威胁戏剧”。
  妖魔鬼怪、天外来客、异形入侵及天灾人祸等都是人类面临的恐惧和威胁,但在品特看来,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威胁更具实质性。《背叛》面世于1978年,是品特创作晚期的一部代表作,用倒叙手法讲述了一个持续十年之久的背叛的故事。
  剧中三个主要人物杰瑞、罗伯特和爱玛,其中文学经纪人杰瑞和出版商罗伯特是多年好友,罗伯特和爱玛是一对夫妻,杰瑞和爱玛是情人关系。剧中提到但未出现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作家凯西。全剧从1977年杰瑞和爱玛在某酒吧的一次相聚开始,慢慢回溯到1968年两人发生初次恋情的场景。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各种背叛:罗伯特和爱玛这对夫妻相互婚姻的背叛,杰瑞对罗伯特的友情背叛,爱玛移情于作家凯西,对情人杰瑞的爱情背叛。
  全剧重在冷静而客观地展示背叛的全过程,不作任何道德评判。剧中人物谁是谁非、谁高谁低、谁输谁赢没有定论。正如诺贝尔奖颁奖词所说,“品特的作品中既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这正符合品特强调的戏剧观,即“戏剧不要说教,而要保持客观性”。
  而保持客观性对演员的舞台控制力提出了很大挑战。导演张慧表示,因为翻译版本语言很生活化,排演时几乎不需要“二度创作”,要做好的就是“把人物心中巨大的隐瞒和波澜通过日常对话表现出来,再把它们埋回人物心中。”
拒绝提供答案
  《背叛》会让喜欢大团圆结局、喜欢在最后一幕所有冲突和矛盾迎刃而解的观众失望。我们看到的是,剧中人物十年间或背叛别人或被别人背叛,并各自得悉了事情的真相,受到影响的只是两个朋友好久不在一起打壁球了,情人见面的间隔越来越长,夫妻两个经过长谈以后可能会分手,但没有出现激烈的报复、打斗、仇深似海、永不见面。即生活表面的平静并未被打破,他们照样见面,一起吃饭,谈论友情和爱情,尤其是杰瑞和罗伯特两个人,照样互相认为彼此是“最老最好的朋友”。
  品特揭示的正是我们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心理地基出现的裂痕和崩塌,最可怕的是它就近在咫尺,在我们身边温柔的生活面纱之下,这种威胁更具杀伤力。
  品特曾表示,“我创作从不从某种体系或理论出发。”巧合的是《背叛》正是品特和妻子费雯决裂、和女作家安东妮亚同居之后写的第一部戏剧。尽管品特否认此剧与他的爱情生活相干,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品特在生活中肯定从某个角度品尝过“背叛”的滋味,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威胁”决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深厚的生活土壤,且常常没有答案。在生活中无解的东西为何强制在艺术上有解呢?正如品特所言“作品所赋予的生命已足够了,倘若试图挖掘更多的内容,事实上纯属浪费。这会堵塞车轮的。”
  对于这部没有答案的剧,导演张慧“很享受”地表示,“恰似与品特谈了恋爱、捉了迷藏——猜他的心思暗指,猜他喜欢藏在哪里,然后用心做好最有趣的情人、玩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