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二附中实施“210”教师培养工程
启动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2018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徐洁         

再出发
任教20年遇成长新机遇

  在刚刚结束的山东师大二附中“210”工程评审中,已从教20年的孟庆玲老师获评该校“数学学科带头人”。从2016年开始,她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参加学校“210”工程,培养期两年。连孟庆玲自己也没想到,从教20年后,经过两年的历练,自己仍有如此大的发展潜力,并真正实现了自我的突破。
  该校“210”工程实施目标有两个,培养优秀学科团队与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内容多样,涵盖课例展示数、听课节数、任教学科成绩、教学论文数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等。学校设立专门的培养经费,支持学科组和个人学习、培训、科研及创新,并为他们的学习研习活动提供交流和展示机会,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评优晋级加分。
  孟庆玲说,初中数学教了20年,本来已经轻车熟路,突然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她从头开始挖掘教材、思索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如何能达到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负担减轻的良性状态,对自己要求上又提高了很多。
  “这两年,我上了十多节公开课,把自己推到前面展示精雕细琢的课程。”孟庆玲形容,这两年是她的“极速成长期”。
宽进严出
评审通过才“毕业”

  做过老师的人都清楚,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不同或许就在于,需要不断地学习、求知,学习时间与站在讲台上的时间一样长。荆兆晶经常对刚入校的年轻老师说:“知识更新非常快,一位初中老师如果不能坚持学习,时间长了水平就跟初中生差不多了。”
  “‘210’工程目的就是促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为专家型人才。”荆兆晶说,不断地学习是专家型教师的特质之一,此外,还要有对事业的执着,以及付出和奉献精神,这其间需要老师们克服惰性、排除职业倦怠,在上好课之外承担课题研究,并不容易。
  从教27年的英语学科带头人董伟老师说,评上了正高级教师、各种奖也拿过了,自我的提升的确需要新的动力,这两年她重新开始打磨公开课、做课题、写论文。
  为避免培养计划流于形式,在两年期满时,学校组织考核组对参与工程的学科团队和候选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前不久,第一期“210”工程两年期满考核环节,五位学科带头人候选人中,有四位最终当选,而语文、英语两个学科团队由于部分培养目标未达标,培养期延期一年。
  “未达标的学科团队中,有的老师成长很快、教学水平优秀,但是整体发展不平衡。”荆兆晶说,所以培养期延期一年,再进行考核。
名师带动
成立工作室培养新教师

  孙金光老师是山东师大二附中“210”工程第一期获评的音乐学科带头人。“我一直在琢磨一个现象,孩子们那么喜欢音乐,但为什么不喜欢音乐课?”孙金光说,她发现,流行歌曲曲调爽口,歌词直白,所以孩子们愿意唱,课本上的歌曲虽然都是经典歌曲,但孩子们学起来有一定难度,音乐课上,她从孩子的角度,从音准训练入手开启音乐的大门,把游戏引入音准训练,上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音乐课。
  两年中,刚刚获评学科带头人的张青、董伟等四位老师,在熟练教学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自我成长。“逼着自己在教学上有突破。”语文学科带头人张青老师说,每一次的语文公开课都是对我的磨砺,每一次教研都是冲击与提升,她能感觉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拓展,渐渐走进了教材深处。在她的帮助指导下,去年,学校有三位年轻老师的课程获评“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质课。
  目前,学校正在为四位获评“学科带头人”的老师筹备建立工作室,老师们也在思考,工作室今后该怎样工作,才能发挥最优的效果。董伟说,工作室与教研组一定是有区别的,它不是对老师业务管理的机构,而是聚集想发展、有能力发展的老师,大家共同切磋,一起提升。
  “能为热爱的事业打拼,并展现出影响力的老师是了不起的。”荆兆晶校长说,“210”工程第一期将要结束,第二期即将开始,学校会不断激励教师发展,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发展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所学校,有几个好老师很常见,难得的是多数老师能够持续地成长、突破。优秀老师的培养、聚集靠什么?在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荆兆晶看来,科学的管理不可或缺,但最根本的还是靠教师自身的发展内驱力。日前,该校着力于激励教师发展的“210”工程第一期接近尾声,经过两年的淬炼,多名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前排从左到右为:孟庆玲、孙金光、董伟、张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