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家门口优质牛奶的生产秘密
本报50余名小记者参观威海嘉盛乳业
本报记者陈乃彰李孟霏
2018年12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距离接触奶牛
小记者大呼“过瘾”

  12月1日上午,本报50余名小记者参观了威海嘉盛乳业的自营牧场和牛奶加工厂,不仅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而且现场了解到一杯牛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作为拥有两座存栏4000多头进口荷斯坦奶牛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和能生产几十个品种的现代化乳业工厂的大型乳品企业,无论是牧场还是工厂规模,嘉盛乳业都已是威海乳业的龙头。当天上午,一进入占地四千多亩的养殖基地后,小记者们便充满了好奇心,看到大家的热情劲儿,工作人员介绍奶牛养殖的基础常识,从汽车进入养殖基地要进行消毒,到奶牛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以及喂养奶牛的饲料的种类等。
  小记者们了解到,在嘉盛牧场,奶牛吃的是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优质饲草料,喝的是深井抽上来的经太阳能加温的地下水,卧的是海沙铺成的舒适垫床,还有宽阔的运动场地,一天两到三次的不过度追求产量的挤奶次数,这些都让这里的牛,生活无压力,惬意轻松。更重要的是,牧场所处的天然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山顶的良好通风条件,有效隔离了病菌的传播。而出入牧场的车辆和人员都要经过消毒处理,为了避免交叉污染牧场的道路都是人畜分离的。
  “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奶场,以前就听说过,这次更是感触很深。”一位小记者家长说。
  参观完奶牛养殖基地后,小记者们又来到牛奶加工厂。“嘉的牛奶,盛在新鲜,贵在安全”。一进嘉盛乳业工厂的大门,就会看见这排醒目的大字。为了让小记者们更透明地了解乳品的生产过程,20余名小记者走进了嘉盛牛奶加工厂,亲眼见证每一滴牛奶的真实品质。工作人员告诉大家,每头奶牛从出生之日起就有了自己的编号和档案,便于管理和科学饲养的同时,也时刻能追踪着奶牛的健康。每一个生产角落都有视频监控,每一批次的饲料原料和干草检测完品质和黄曲霉素后才能卸车入库,每天生产的原奶在入大罐前都要经过抗生素等一系列的检测化验才能入罐,最后这些原奶通过冷链运输到20公里外的加工厂,而在加工厂还要经历多达88道工序的检测,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口中的一杯新鲜的牛奶。
  “原来生产每袋牛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啊!”小记者们说。
  而最让小记者们感兴趣的是,还是牛奶如何变成一杯酸奶,感受这个奇妙的变化过程。
  “真的是大开眼界,我涨了很多知识和见识,希望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
品质始终放在首位
做一杯纯粹的好牛奶

  18年前,从荣成市郊大疃镇的荒山上起步,嘉盛乳业以品质和安全为理念,逐步成长为产值过亿,产品覆盖整个威海的全产业链区域性乳企,“嘉盛从开始做乳业一直到现在,始终不过分追求市场和规模,而是脚踏实地的把产品做精,永远追求品质的最好”,嘉盛乳业总经理吕莉说。
  奶源可靠踏实是嘉盛乳业从2001年建厂开始就确定的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向。“从牧场开始规划的时候,邹本礼董事长就认为凡是事情都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规划,特别是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奶业,一定要看有多少土地,能承载多少头牛的规模,先把基础打扎实,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吕莉说。
  为了保证牛奶的品质,除了专人专岗外,嘉盛乳业还有自己独特的养牛理念,那就是并不追求高成本、高产出、高淘汰,而是注重牛的整体健康。“由于关注奶牛的健康,嘉盛牧场奶牛的平均泌乳天数很长,达到了230天左右,而产出的原料奶体细胞、细菌数等指标都远低于国家标准。”工作人员说。
  除了无处不在的检测外,很多细节也体现了嘉盛人对奶源安全的重视。据王书芝介绍,豆粕、压片玉米、棉籽等饲料原料不宜长期储存,他们都是按月计划用完一批进一批,干草在草料库储存当中都要留有通风口,草垛与草垛之间的间隙留有20公分,便于空气流通防止霉变。在奶牛用药方面更是慎之又慎,对实在需要用药治疗的病牛进行单独的隔离,在停药7天后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才并入大群,在挤奶环节,头三把奶、前后药浴、擦洗消毒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专人专岗,责任到位。
  “保障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是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作为养牛人,我们觉得自己的牛奶是最安全的,每个嘉盛人都在喝嘉盛的奶。”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