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居民社区里体验“一站式”服务

     2015年-2017年,在全省开展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省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已达到100%,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10661处。

  本报记者 张如意 陈玮

  “我对名郡学堂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玩,喜欢这里的乐高课、魔方课、机器人课、戏剧课……”8岁的程程(化名)说。
  你可能会问,这是哪个培训机构,这么受孩子的喜爱。其实,名郡学堂只是济南历山名郡社区居委会孵化的一个志愿公益类的社会组织,它整合了20多家培训单位的优势资源,针对6—18岁学生,每年寒暑假开设11大类15次的免费兴趣课程,同时提供家长轮值的午间托管服务。
  名郡学堂、名郡影迷俱乐部、名郡行者车友会、名郡社区青年汇、“辣妈帮”女性亲子俱乐部、暖夕阳敬老服务团……2011年,历山名郡首创“服务型俱乐部”社区自治模式,动员辖区80余家驻区单位组建“名郡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帮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旅游健身等14大类400多项生活类服务。
  山东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处和社区建设处处长赵文波说,目前,城乡社区建设的重心已经由管理转变为治理,目标是实现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赵文波介绍,在全面构建推动城乡社区依法治理的体制机制方面,省级层面围绕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先后出台的政策性文件达20多个。2015年-2017年,在全省开展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全省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已达到100%,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10661处。
  2018年,在全省开展“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确定了17个试点区(市)并指导制定了试点方案,推动基层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简化办事流程,减轻社区负担,增加服务效能,切实打通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
  越来越多的社区变得更加智能化,比如在德州、临沂市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有效运用信息对接共享、电子印章、电子证明、电子化材料流转、大数据沉淀等技术,有效整合人社、民政、残联、老龄等部门业务系统,完善一站式受理业务系统、服务热线呼叫系统、移动办公APP系统等,开展“一窗式”全科服务、“一键式”应急服务、“一号式”热线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结合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在青岛、泰安等市扎实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积极推进移动互联网服务进社区,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