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一个电话,专家团队上门问诊

   身边·健康
B04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编辑:唐首政 组版:李腾 校对:马云雪
  本报记者 李锡巍 见习记者 张慧 
视频记者 黄健恒 通讯员 张超

  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两大老年人关心的问题,在济宁市汶上县变得轻松起来,“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年人养老、看病不再是大问题。
  医疗养老有效衔接
老人生活更多彩

  来到济宁市汶上开发区如意老年公寓,77岁的薛奶奶热情的拉着记者的手说:“你们不用担心我们,我们在这里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连吃饭都有人送过来在床上吃。”薛奶奶来到老年公寓已经半年了,小脑萎缩导致记忆力不佳,患有高血压的薛奶奶经常记不得吃没吃降压药。
  “来到这里,护士同志直接把药和水拿过来,都不用担心自己吃药了。”薛奶奶连连夸赞。如意老年公寓的护理员杨永艳表示,老年公寓的老人80%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但老年人吃药往往出现不定时、不定量的问题,现在通过对老人们的药品统一管理、按时发放,让老年人的病情得到最好的控制。
  在老年公寓活动中心,戏曲室、棋牌室早已坐的满满当当,戏曲室里的老人们认真的听着戏曲,时不时还有老人跟着唱上两句,有的三三两两聚集在室外晒太阳。“老年人在一起打打麻将、唱唱戏,也不孤单了,许多老人都比刚来的时候健谈多了。”杨永艳表示,不少老人在家里虽然和自己家人很亲近,但缺乏共同语言导致老人在家大多是寂寞的,现在公寓里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话题多了,人也更精神了。
  “我们的养老和医疗是一套班子、两个机构,医院和老年公寓拥有一套领导班子,所以医疗和养老衔接起来更加方便。”汶上开发区如意老年公寓院长徐恩坦介绍,老年人在生活上有生活护理组,医疗上拥有医疗护理组,老年公寓组织每周对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即使他们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护工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后小病就近在医院治疗,大病及时转送上级医院,从发病到处理不超过5分钟,真正做到小病不耽误家属时间,大病不耽误患者时间。
  “如意老年公寓共有床位160张,目前已经全部住满,在排队中的老年人数量相当大。”当提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时,徐恩坦介绍,“所以目前我们建立了新的院区,共计500个床位,预计在春节后开始正式运营,更好地服务于汶上县的老年群众。”
康复理疗及时跟进
老人生活质量上去了

  走进汶上县康驿镇敬老院,一眼就被敬老院大大的菜园子吸引住了,王大爷告诉记者,“忙忙碌碌了一辈子,一下子闲下来还真不适应,我们一群老年人向院长争取了这片大菜地。大家积极性都特别高,翻地、浇水,自己种的菜自己吃着才放心。”现在康驿镇敬老院的蔬菜供应基本可以自己解决了。
  在敬老院的康复理疗中心,孙大爷正在进行理疗,“腰部不舒服老是疼,理疗师给拍打拍打,整个人都舒服了,在家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现在不舒服了随时可以让医生看一下,比在家里省心多了。”据了解,敬老院对所有入院老人制定了健康档案,定时对老人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还有不定时的随访,第一时间对老人可能存在的各种健康风险进行排查。不定期进行健康宣教,对老年人的运动方式、运动量进行科学的设计。据了解,医院内还设立了失能人员专用护理设备,专门划分区域,对家庭困难的失能老人实现集中供养。目前院内共设有内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科等十余个科室,解决了敬老院老人们的医疗保障需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
  “现在敬老院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升级,所有房间粉刷了环保油漆,在楼梯处设立了安全扶手,还安装了感应设备和快捷呼叫设备,入住老人在敬老院能得到最全面的照顾。”康驿卫生院院长郑本亮介绍,现在康驿卫生院和敬老院两院合一,让老人在敬老院内就可以得到健康的诊疗,对每位入住老人都进行定期体检、建立档案,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家庭负担。
“互联网+医养健康”
智慧养老更便捷

  今年以来,汶上县抓住入选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契机,紧紧围绕全县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以医养健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积极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加快建立覆盖全体老年人群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依托汶上县康复医院,启用汶上县光彩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引进“一键通”呼叫器、“智能手机手表”,建立联网联动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急救、健康咨询、家政服务和北京大医院挂号预约及远程会诊、生活日用品配送等服务。此外,在次邱镇中心卫生院设置安康好一生互联网+智慧医疗工作站,依托手机APP客户端,开辟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健康咨询、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水平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目前汶上县已有县开发区医院与如意老年公寓、县民政局与县中医院合作设立社会福利中心、县康复医院精神残疾托养及居家养老3家医养结合机构,筹建或在建有县中医院新院区、县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区)及养老中心、军屯乡老年公寓、康驿镇4个医养结合项目。实行医养结合,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紧密合作、深度融合,让失能、弱能老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就近、便利享受医疗保健,解决了医院不适合养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的问题。
  下一步,汶上将逐步完善现有的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把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解除老年人养老医疗服务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将积极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职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鼓励专业医师到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中开展多点执业。
  ▲扫码看视频。
  在敬老院,老人们生活不孤单。 本报记者 黄健恒 摄
智能化家庭医生签约 杨店医院进行中
  医护人员为老人进行护理。 本报记者 黄健恒 摄
  本报济宁12月24日讯(通讯员 张格红 解西虎) 为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知晓率、获得感、满意度,把政策和健康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做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杨店医院于11月中旬全面启动家庭医生“进万家、送服务、保健康”活动。
  活动对象以签约的各类重点人群,建档立卡贫困居民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主,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分片包村,深入到社区卫生室、田间炕头、上门入户走访,深入开展宣传和签约工作,切实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好。
  此次签约实施智能化签约,居民只需提供身份证或医保卡,医护人员即可轻松一刷,录入家庭建档信息后的数据则自动上传至医生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将慢病、老年人档案与上级医院之间实行轨迹管理,实时监控,进行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业务。对于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定期入户巡视,并制定健康干预方案和家属的指导方案。
  通过这次智能化家庭医生入户签约服务,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提供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服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