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预约方式多了,挂号排长队少了

  市中心医院的新型一体机可以实现办卡、挂号、充值、购买病历一站式服务。
     “三长一短”是一种诠释“看病难”的说法,即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在几年前,这样的情景,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不过,如此效率较低的现状,在“互联网+”为主题的今天,已不再是常态。随着淄博“智慧医疗”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挂号预约方式,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本报记者 樊伟宏
  在淄博市中心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内,一台台预约挂号机整齐地布置在周围,通过这些新型一体机,市民可以实现办卡、挂号、充值、购买病历等一站式服务。不只如此,市中心医院还开通了网上预约、手机预约和电话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为市民看病就医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这些预约方式刚出现的时候,确实不太适应,但使用熟练后,才感觉到是真的方便。不用去医院就知道哪个医生坐诊,不用去排队就能在家里挂号,到时候直接踩着时间去就可以,节省了大量等待的时间,这是前几年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市民董女士说。而除了市中心医院,淄博各大医院也都已先后推出了现场、电话、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挂号方式,多渠道预约格局正日渐形成。
  其实,早在2016年,淄博市预约诊疗平台就已经上线运行,当时首批接入平台的只有淄博市中心医院、淄博市第一医院、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张店区医院四所医院,虽然当时参与的医院数量并不多,但却标志着淄博市智慧医疗正式开始对居民提供应用服务。2017年底-2018年初,淄博“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中再次强调,要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持续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除此之外,规划还要求,大力推进同城同级医疗机构和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规划中一系列内容的明确,为各大医院发展方向“定了调”。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善的符合淄博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左右;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全覆盖;到2020年,争取每个区县建成1-2所社会办二级及以上医院;到2020年,建立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淄博“智慧医疗”的愿景已定,信息化、智能化也已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只有以人为重心,以数据为驱动,找准医疗痛点,才能使医疗服务更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