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2018年全市新建养老机构18处

  热线现场。
  
    本报菏泽1月17日讯(记者 赵念东) 14日,菏泽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兴华与相关科室负责人做客政务服务热线,现场接听群众来电,并针对全市养老服务及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情况、社会救助等方面问题与市民进行交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现场获悉,2018年,全市新(扩)建养老机构18处,新增养老床位4200张,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处,新建农村幸福院266处。
  据市民政局局副局长李兴华介绍,2018年,全市新(扩)建养老机构18处,新增养老床位4200张,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处,新建农村幸福院266处。深入落实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福利制度,确保保障对象应保尽保、资金发放及时到位。为全市32845名80-99周岁低保老年人、7040名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54894名困难残疾人和7237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补贴。
  “我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李兴华说,去年10月份,全省西部片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场观摩会议在菏泽举行,总结推广了曹县“一台一网+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全市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建设26处。
  此外,在落实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面,全市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390个。组织全市社会组织参与“四认领”活动,认领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共计1万余人,有力支持了精准脱贫。并成功办理78家新建居民区命名工作,稳步开展全市5个镇改街道办的区划调整工作。积极开展民政标准化建设,市救助管理站被授予全省民政标准化先进单位。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在扎实做好民政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民政政策和扶贫制度的有效衔接,强化财政保障方面,菏泽的工作部署及政策制定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两次开展与扶贫部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比对,实现了社会救助信息与扶贫开发信息的实时共享,无缝对接;开展了全市低保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推动建立低保容错纠错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此外,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440元,人均月补差提高到265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3800元,人均月补差提高到19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572元、每年4940元,供养机构运转经费每人每年1600元,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由2017年的1.4:1降低为1.38:1,全年共支出各类救助资金8.6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57.32万人次。
  做好孤儿和困境儿童保障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共为170名机构养育儿童、2145名社会散居孤儿以及1752名困境儿童发放了基本生活保障金,为500余名病患儿童进行了免费筛查。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全部设立了留守儿童信息联络员,乡镇留守儿童服务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室数量超过1000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